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服用中药 > 服用方法
编号:11457054
古代汤剂的包煎——论古人的煎药法(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44期
     张瑞贤 张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现代包煎主要用于一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一般是采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常见的需要包煎药物有灶心土、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和多种散剂。有学者进行分析,包煎的目的有:为防药物飘浮而充分煎煮需包煎;为防异物混入汤液需包煎;为防汤液稠化、糊化而包煎;为防药液混浊而包煎。

    古代用于包煎药物的器物一般是绢制成的(清以后有夏布),名绢囊、练囊、绢包、绢袋,或直称药囊。最早的绢袋多数是用于浸药、泡酒、外用等。《本草经集注》就指出:“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沥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作散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