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张功耀
编号:11439601
你可以这样学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4日 新语丝
     张功耀

    学习中医并不难,完全不需要上什么中医药大学。我国的“名老中医”,没有一个是从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只要充分掌握和利用以下几个要点,任何人都可以把中医学到手。

    第一、疾病具有自愈性。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先民就发现了疾病的自愈性,即所谓“有病不治,恒得中医”(《周礼注疏?医师》)。这就是说,凡是被你治疗过的人,只要不被你当场毒死,至少有一半会自己痊癒、缓解或有益。如果你一年看病1000人,就有500人会被你“治愈”。有了这500个“成功”病例,稍加渲染,你就可以成为“一代名医”。

    有人认为,治疗疑难杂症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其实,治疗疑难杂症也是非常容易的,完全不需要学的。如果某“疑难杂症”是全世界都还没有征服的疾病,中草药也绝对是无能为力的。不断集中全世界人民医学科学智慧的“西医”,绝对要优于千百年来都不进步的中医。如此,“疑难杂症”的演化无非就是两种结局,要么不可能被治好,要么自己得到缓解或自愈。只要你不把人当场毒死,大胆地给他“治疗”,最后也必然可以获得这两个结局当中的一个。这意味着,治疗与不治疗“疑难杂症”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 http://www.100md.com
    很明显,你没有治好那些本来就治不好的病,患者及其家属是不会怪罪你的。如果碰巧你遇到了能够自愈或自缓的疾病,你就会轻而易举地检一个大便宜,患者绝对会把疾病的好转归功于你“妙手回春”。可见,对于“疑难杂症”,只要你恪守“不要把人当场毒死”的原则,大胆地去“治疗”,是不会有任何风险的。可是,如果你把人当场毒死了,你就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所以,中医看病的第一要义是:“不要把病人当场毒死”。

    第二、中国是“礼仪之邦”。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礼仪之邦”。为了一个“礼”字,中国人可以把所有的真理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于是,当你非常客气地为人看了病,话讲得非常具有体恤之心,不管你的治疗是有效还是无效,这个病人总是会感激你的。由之,当你要回访治疗后果时,你的病人总是会尽可能地朝“治疗有效”方面去搜索他的感觉,绝对不会说出任何“忘恩负义”的话来。坚守这个“礼”字,你的“治愈率”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第三、中国人热衷于晦涩崇拜。
, 百拇医药
    别以为我们中国人真的崇尚科学了。其实,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十分热衷于晦涩崇拜。如果你会背诵古书,或者子曰诗云地讲一些古代格言或典故,你就会比大多数科学家都更受崇拜。如果你在使用中医治病的时候,既能说出汤头出处,又能道出药性由来,尽管所有这些夸夸其谈都没有实际意义,不仅病人不懂,甚至连你自己也未必真懂,但你会赢得人们的敬仰,甚至膜拜。因此,你在行医之前,一定要读一些古书,最好是读一些谁都理解不了、似是而非的古书。越是理解不了东西,越能够刺激形成晦涩崇拜。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刺激对方形成晦涩崇拜,你的“行医”就算成功一大半了。

    第四、中国人的思惟特征是名与实相分离。

    中医是名与实相分离思惟的典型。虽然五脏六腑的“名”存在2000多年了,它们的“实”是什么,却至今没有弄清楚。更有甚者,中医界至今拒绝研究这个“实”。一种植物拥有一个合欢树的“名”,中医生就认为它可以治疗夫妻吵架的“实”;另一种植物叫忘忧草,中医生就认为它可以治疗心情忧郁;立春时节的雨水因为落在立春,李时珍就说它可以治疗不孕不育。为了适合于名与实相分离的思惟习惯,你在使用中医中药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玩弄“名”。不但要学会玩弄中医之名(如“五轮八廓”、“奇经八脉”、“五运六气”之类),而且还要学会玩弄科学之名(如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医学、纳米科学)。尽管这样的中医之名,名中无实;这样的科学之名,名不副实,中国听众或读者通常是不会计较的。不但不计较,而且还会觉得你“很有水平”。反之,不会玩弄“名”的人,是断然成不了“一代名医”的。
, http://www.100md.com
    第五、总结本能医学成就,通过“打散弹”提高疗效

    动物不要医生可以看病,何况人类?要义在于人类具有征服疾病的本能。人类在其征服疾病的探索中,哪怕最低级的探索方式,也可以发现一些征服疾病的有效方法。仙鹤草可以止血,生姜可以止呕,麻黄可以发汗,谁也没有必要怀疑这些。

    这样的本能医学成就,你不用白不用。

    熟悉中医的读者知道,中医在利用本能医学成就治病的时候,还学会了“打散弹”。把各种可能的方法用在一起,假若这味中药不起作用,可以指望那味中药起作用。要成为“一代名医”,拒绝这些本能医学成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中医真的那么“博大精深”,它无非就是本能医学加中国传统文化。剥去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剩下的基本内核就是本能医学。学中医的,不能单靠传统文化去为人家治病,忽视中医当中的本能医学,你连治病救人的基本本钱都没有了。俗话说,“狐狸看不见鸡毛,怎么会往陷坑里跳?”你要学习中医,总得准备几片“鸡毛”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