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7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429266
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郎仲英,李 琼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术期护理与监测,1临床资料,2护理,3小结,[参考文献]
第1页

    参见附件(52KB,3页)。

     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与监测。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2004年4月肝胆外科胆囊结石400例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0例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其中398例患者伤口恢复好,住院5~7天Ⅰ期愈合出院,2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20天Ⅱ期愈合出院。结论 行之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与监测对预防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小切口胆囊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术期护理与监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段。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较小的手术创伤、无碍美观的手术切口和更快的手术后恢复符合患者普遍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深受基层医院医生的推崇和应用[1]。如何使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是护理的关键。现就我院1998年5月~2004年4月肝胆外科胆囊结石400例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与监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0例中,男161例,女239例;病程2~35年,年龄18~69岁,平均48.3岁。400例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其中398例患者伤口恢复好,住院5~7天治愈出院,2例因术后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住院2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病情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凝象、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X线胸片、心电图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2.1.2 临床护理 术前常规腹部外科护理: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饮食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腹部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根据医嘱术前对患者血糖、血脂、心电图、血凝象等的检查治疗和护理。

    2.1.3 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如何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2.1.3.1 术前心理护理是必要和重要的 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院小切口胆囊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1.3.2 术前心理咨询 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患者交代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其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联合麻醉下做小切口胆囊手术,就应告诉患者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做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患者,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另外做过同类手术患者的信息,对术前患者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在术前让患者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患者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2.2 术中护理

    2.2.1 术中创造良好的氛围 患者进入手术室,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进行解释,主动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使患者心理得以放松[3],消除其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手术信心。

    2.2.2 术中监测与无菌技术 手术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手术室人员的流动,预防感染等措施。

    2.2.3 手术苏醒监护室护理 手术结束患者麻醉还未完全消除时,一般将患者安置到手术苏醒监护室,这也是围术期的重要环节。手术苏醒监护室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不但要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去理解和关怀,而且还要从护理角度去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直至患者苏醒后安全送出手术室。

    2.3 术后护理

    2.3.1 心理护理 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2.3.1.1 手术知情权 当患者回到术后恢复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患者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经达到,疾病可以尽快康复。有的患者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腹部手术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3.1.2 术后疼痛 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比如,术后6 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3.1.3 术后抑郁反应 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