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南军医》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28679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1例
http://www.100md.com 《西南军医》 2007年第2期
     患儿女性,2岁。因发热4天,伴腹痛、腹泻1天入院。于前4天患儿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曾以“上感”抗感染治疗,无好转。1天前出现阵发性脐周痛,伴黄色稀水样便1次。精神稍萎靡,饮食少。查:T38℃,P104次/分。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周皮肤及结膜充血,无分泌物。口唇红润,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罗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弱。查:血常规WBC 227×109/L,N717%,PLT631×109/L,肝功能转氨酶及C反应蛋白增高,尿便常规正常,胸腹透视及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入院2天后出现双眼周及鼻部皮肤脱屑,双前臂散在充血性皮疹,口唇干裂,左颌下可触及一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有触痛,移动度好,双手小鱼际轻度红肿。诊断:川畸病,予抗感染,丙种球蛋白20g 1次,肠溶阿斯匹林50mg,3次/日口服,6天后眼周及鼻部皮肤脱屑及结膜充血好转,口唇无干裂,淋巴结无触压痛,9天后双手指端皮肤轻度脱屑,12天后痊愈。

    讨论: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近年我国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起病形式及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在临床中误诊率较高,且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常导致预后不良,引起严重并发症[1]。

    本例患儿特点:以发热伴腹痛、腹泻起病,随后出现双眼睑及鼻部皮肤脱屑,双前臂散在充血性皮疹,双手小鱼际轻度红肿,未见肛周脱皮,淋巴结肿大不明显。以双眼睑及鼻部皮肤脱屑,双前臂散在充血性皮疹等为早期主要表现的尚少见,本例早期正确诊断并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未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黄炎青,马文录,陈焱川崎病的心血管损害的诊断误诊与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56~157

    (解放军第260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百拇医药(冯永格,张昕,刘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