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428957
胆汁酸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
肝硬化;,胆汁酸类和盐类;,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肝硬化;,胆汁酸类和盐类;,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胆汁酸对肝硬化大鼠的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方法将37只肝硬化及30只健康大鼠均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均给予胆汁酸70 mg·kg-1·d-1)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2周。测定胆汁分泌速度、末端回肠细菌总数、细菌移位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 结果肝硬化大鼠胆汁分泌速度显著低于健康大鼠(P<0.01),给予胆汁酸治疗后,速度增至正常水平。肝硬化大鼠比健康大鼠的回肠细菌总量显著增高(P <0.01),而给予胆汁酸后则降至正常水平。给予胆汁酸的肝硬化大鼠细菌移位率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肝硬化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大鼠熊去氧胆酸组和甘氨胆酸组间上述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肝硬化大鼠结合型或非结合型胆汁酸均可以增加胆汁分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酸类和盐类; 细菌移位; 内毒素血症

    肝硬化患者常发生因肠道细菌感染导致的自发性腹膜炎或菌血症[1]。感染的机制可能为免疫功能低下、肠道菌群失调尤其是肠道细菌过度生长(IBO)、肠黏膜屏障受损等综合作用,致使细菌进入腹腔淋巴结并通过胸导管进入体循环。已有研究表明,胆道梗阻或分流可导致细菌移位,若使胆汁重新流入小肠或给予结合型胆汁酸则可以减少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24],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研究了结合型及非结合型胆汁酸对肝硬化大鼠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熊去氧胆酸(UDCA,德国Dr Falk公司,批号03A04112L);甘氨胆酸(CG,美国Sigma公司,批号360512);BaCT/ALERT FA培养瓶购自bioMérieux sa公司;聚乙烯导管购自浙江绿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1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