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428845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用于诊断B细胞淋巴瘤微小病灶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基因重排;,淋巴瘤B细胞;,聚合酶链反应;,骨髓;,肿瘤,残余,,基因重排;,淋巴瘤B细胞;,聚合酶链反应;,骨髓;,肿瘤,,残余,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BNHL)外周血及骨髓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对微小病灶(M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IgH、bcl2/IgH(包括MBR及MCR)基因重排,对42例治疗前BNH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同时进行MD检测,对照组为25例非BNHL。用IgH基因重排阳性的淋巴瘤CA46细胞株作系列稀释法实验,判断以IgH为分子标志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D实验的灵敏度。 结果 淋巴瘤CA46细胞株系列稀释法实验显示:以IgH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检测MD敏感性为102。42例BNHL外周血中IgH检出率19% (8/42),bcl2/IgH检出率为33.3%(14/42)。对42例BNHL同时进行的骨髓MD检测中,IgH检出率为28.6%(12/42),bcl2/IgH MBR检出率为45.2%(19/42)。外周血及骨髓中T细胞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3种指标检测均为阴性。IgH、bcl2/IgH MBR、bcl2/IgH MCR 3个指标各自在骨髓中检出率与外周血中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bcl2/IgH MBR检出率在外周血与骨髓中滤泡性淋巴瘤(FCL)组均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时进行的外周血及骨髓检测中,12例骨髓IgH阳性中有8例外周血检测亦为阳性,19例骨髓bcl2/IgH MBR阳性中有13例外周血检测为阳性,但1例FCL骨髓检测阴性外周血检测为阳性。 结论 检测外周血bcl2/IgH MBR可作为诊断BNHL MD辅助手段。

    关键词: 基因重排; 淋巴瘤B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 肿瘤, 残余

    B细胞淋巴瘤(BNHL)患者同其他实体肿瘤患者一样,其外周血或骨髓存在着用常规形态学无法检测到的瘤细胞,这部分瘤细胞称为微小病灶(MD)。当患者通过恰当的治疗临床上达到完全缓解(CR)时,如在其外周血或骨髓中仍存在的微转移灶,通常称为微小残留病灶(MRD)。研究发现,MRD的存在与临床复发、治疗失败相关[1]。探讨MRD的检测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CR作为一种敏感、快速、特异的方法已成为MRD的主要检测手段[1],其敏感性可达104~106;研究已肯定PCR检测重链重排的方法可用于BNHL MRD检测[2]。为了了解患者是否有MRD,通常需要在淋巴瘤初发时就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特异性标志,缓解后才容易追踪MRD。笔者探讨以IgH及bcl2/IgH为分子标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