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428815
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形态测量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磨牙;,根分叉部缺损;,牙周疾病;,引导组织再生;,牙测量学,,磨牙;,根分叉部缺损;,牙周疾病;,引导组织再生;,牙测量学,1临床资料,2讨论,参考文献:
     关键词: 磨牙; 根分叉部缺损; 牙周疾病; 引导组织再生; 牙测量学

    上颌第一磨牙常因重度牙周炎而拔除,当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时,就可发生根分叉病变。根分叉病变的治疗一直是牙周病学界面临的难题,研究表明,根分叉开口宽度不足,釉突的存在及根柱长度均会影响磨牙根分叉病变的发生及治疗效果[1]。Novaes等研究发现,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中根柱凹陷的存在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2]。了解根分叉区的解剖特点,有助于牙周炎治疗计划的拟定。笔者对离体上颌第一磨牙的根分叉解剖进行测量和分析,探讨其对牙周炎治疗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牙体完整、牙根完整、釉牙骨质界无破坏的上颌第一磨牙80个(标本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门诊患者,患者年龄、性别可忽略),进行统计测量,牙位形态的鉴定参考文献[3]。

    12 测量方法和观察指标 电子数显卡尺(0~150 mm,上海量具刃具厂)和量角器(TH100B南昌航天现代科教仪器厂)测量每个牙,记录下列指标:(1)根柱长度(RTL):从釉牙骨质界到根分叉口的水平切线的距离,在每一个根分叉口处都记录,计算平均值。(2)根柱凹陷。(3)根面凹陷。(4)釉突。(5)根分叉开口下2 mm宽度:从根分叉开口下2 mm处测量两牙根间的距离,计算平均值(图1)。(6)根分叉度值:参照文献[4]的测量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