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3期
编号:11411404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时机的把握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3期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IPFI)的治疗时机是一个热点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各个临床科室共同面临的挑战。

    美国2001-2005年间血液科接受骨髓移植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患者中,曲霉菌感染占第一位(42.19%)。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IFI发病略有不同,念珠菌感染占第一位(54.31%)。移植患者IFI起病急、进展迅速,所以临床上多选择广谱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进行经验性治疗。

    IPFI 的诊断需要综合参考四方面的证据,包括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IPFI有一些比较特异的临床特征,如曲霉菌感染容易出现在近胸膜处呈多发的阴影,影像学可能出现典型的晕轮征、新月征。卡式肺孢子菌感染者则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念珠菌感染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据报道,血液科60%的IPFI患者出现晕轮征的影像学改变,30%有空洞形成,而呼吸科患者较少出现典型的影像学改变。

    IPFI诊断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其中,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证据或者无菌体液培养阳性。临床诊断需要在高危患者获得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证据等。拟诊需要严格界定IFI高危人群。

    在治疗时机方面,原发IPFI病人起病较缓,进展较慢,可以等到取得一定的真菌学证据再针对性地治疗,基本能够等到确诊或者临床诊断再进行治疗;继发IPFI病人根据情况,如果患者持续免疫功能低下,则起病凶险,进展迅速,需要积极地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