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3期
编号:11411392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解读(五)从新版AASLD指南谈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新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3期
     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耐药性相关的一些问题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共识性意见。最近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20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本文就其中有关HBV耐药性相关的问题作一阐述。

    HBV核苷类似物耐药的几个相关概念

    基因型耐药(Genotypic resistance):乙肝病毒基因(通常位于P基因)出现某种特定的突变,这些突变点已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与耐药密切相关。

    表型耐药(Phenotypic resistance):通过体外实验证实某变异毒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

    病毒突发:治疗过程中曾取得病毒学应答,但继续治疗过程中HBV DNA较最低点反弹上升超过1 log10。

    病毒反弹:治疗过程中曾取得病毒学应答,但继续治疗过程中HBV DNA水平上升超过20000 IU/ml或超过治疗前HBV DNA水平。

    生化学突发:继续抗病毒治疗过程中ALT水平稳定正常后又重新上升超过正常。

    耐药毒株的主要变异形式

    大量临床研究已发现各种不同药物的耐药变异株。根据核苷类药物耐药变异株的不同形式,可将现有的药物分为三组:①L-核苷类似物组包括拉米夫定、恩曲他滨(FTC)、替比夫定(L-dT)、克来夫定(clevudine);②无环磷酸酯组包括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tenofovir,TFV);③环戊烯组包括恩替卡韦、abacavir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