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3期
编号:11411351
我国学者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学说研究成果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3期
     本报讯(驻地记者林夕夕)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进行重大修正。研究者从基础到临床对内异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系统阐明了该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正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等,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内异症的认识。该项成果近日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从上世纪80年代起着手内异症研究。近年来,他们又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基础到临床对内异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有:

    ——提出新的内异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即内异症发病与否取决于患者在位内膜的特性,经血逆流只是实现这一由潜能到发病的桥梁。这一学说是对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的重大修正,很好地解释了大多数妇女有经血逆流但仅一部分妇女患病的现象。课题组还应用蛋白指纹图谱分析SELDI-TOF芯片技术,在内异症患者内膜上找到了27个差异蛋白质峰,从蛋白组学层面验证了“在位内膜决定论”。研究组提出了“源头治疗”的新型预防和治疗策略,即通过改变在位子宫内膜的生物学和组织学特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疗内异症,探索了基因芯片、蛋白指纹等新的诊断模式,目的是早期诊断与筛查内异症患者。

    ──在临床上,根据中国患者基数大的特点,积累了大量发生在各种部位的、各种类型的、各种罕见的、国际最大样本的临床病例资料。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异症改良临床分期,内异症诊治规范;首次提出卵巢内膜异位(俗称“巧囊”)破裂是一种新型妇产科急腹症;探讨了内异症恶变与卵巢癌的关系,以及不典型内异症等问题。该项系列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内异症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并形成了我国首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规范》,使内异症的复发率从50%~60%降到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