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99914
齐齐哈尔市12年间急性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7年第1期
     我们对齐齐哈尔市1993~2004年急性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原因做了系统分析,资料来源于历年职业中毒报告登记及中毒现场调查记录,结果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市1993~2004年共发生急性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32起,中毒人数38例。分布于4个行业、7个工厂,涉及到16个工种。中毒者男29例,女9例,年龄19~54岁,死亡1例,占2.63%。

     2 不同行业及工种的中毒情况

    12年间有4个行业发生急性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以冶金行业例数最多,机械次之。见表1。表1 不同行业急性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情况38例中毒病例涉及16个工种,修理工、司炉工、焊工、管道工、操作工、更夫各3例(7.89%),仪表工、水泵工、烧窑工、加热工等各2例(5.26%),其余工种各1例。

    3 中毒程度及转归

    38例中,轻度中毒25例,中度中毒7例,重度中毒6例。其中,死亡1例,治愈37例。

     4 中毒原因分析

    38例中毒者中,由于设备跑、冒、滴、漏造成的18例,由于通风不良或无防护设施造成的20例。38例中毒者中,全部无个人防护设施。仅少数测得了中毒现场的毒物浓度,共测6个样品,最高1300mg/m3,最低7.5 mg/m3,平均779.65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0多倍。

    由上可见,生产作业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对作业人员仍有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冶金、机械行业的一氧化碳对作业人员危害较大。要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使作业环境的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生产部门就要及时检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的发生,加强通风设施的配备,同时,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进行安全教育,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等也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

    作者单位:161005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若 木), 百拇医药(王俊祯,王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