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6736
警惕“义诊”中的不“义”之举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8日 《当代健康报》 2007.02.08
     本报讯 (记者 汤雷)每到周末,在一些居民小区、老年活动站、晨练场所等,会出现一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他们打着“义诊”、“免费检查”的条幅,为居民看病。虽然大部分义诊确实是正规医院为群众义务服务,但也有些却是打着“义诊”、“免费”的幌子,借机向渴求健康的老年人推销有“神奇功效”的药品、保健品,有的甚至推销假冒伪劣药品、保健品和保健器材。

    黎大娘就曾经被所谓的“义诊”骗过。当时,黎大娘所在的小区有一个“免费测血糖”的“义诊”活动,前去咨询的居民很多,黎大娘也就去凑了个热闹。没想到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于是,在“义诊”医生的推荐下,黎大娘不加思索地购买了据说是“美国进口”的降糖药。回家后,才发现此产品既没有进口批号,也没有美国厂名、厂址,黎大娘方知上当,但“义诊”方早已逃之夭夭。

    有关专家透露,这些打着“专家讲座”、“咨询义诊”旗号销售药品、保健品和保健器材的商家,正是抓住老人们,这个最关心自身健康的人群,渴望尽快恢复健康的急切心理以及对名医、名院的信任,夸大保健品、药品和保健器材的治疗作用,引诱消费者慷慨解囊。同时,为了卖药,商家也会利用中老年人图便宜、对新知识了解不多的特点,大肆宣传产品如何便宜,如何高科技,中老年人一旦挡不住诱惑,就会掉进陷阱,少则拿出几十元钱,多则被骗走几千、上万元。

    据了解,卫生部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义诊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咨询服务的非商业性社会公益活动,医疗保健讲座等也属义诊范围。无论在街头或药店,义诊都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咨询服务,不得提供或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利用义诊来谋求利益的行为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规医院打着义诊的旗号,给社区居民服务当场诊断出问题后,引诱病人去他们医院治疗,或购买某种保健品。此种做法虽然欠妥,但还是合法的。二是一些医药企业、保健品公司私自利用义诊名义,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宣传产品的“神奇”功效,这种行为属于违法,应坚决打击取缔。针对这些“假义诊真推销”的行为,卫生监督部门一直采取严厉打击,但是由于人手不够等诸多问题,目前多是只能“举报一起处理一起”。主管部门提醒广大中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此类夸大宣传的所谓“义诊”咨询活动,购买保健品、药品或医疗器械要充分了解产品功效,如有身体不适,应当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或到正规药品、保健品销售店购买商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