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1338649
正确认识现状 辨明发展方向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67期
     对中医药学现状评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中医学改革发展的态度、措施、目的和方向,因而是关乎中医学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决定性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中医药的现状,才能理清发展方向。

    发展不局限于硬件

    建国后中医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支持、倾斜政策解决了中医的“生存权”问题,从而形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中医队伍,这是中医学赖以发展的基础。二是医疗、教学机构的建设。几乎每省都有中医高等学府,每县都有中医医院,真正建立起中医学正规而固定的教学、科研、医疗阵地。

    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学术上的进步。这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辨证学和证候学的研究,前者一般集中在常见疑难病方面,后者则形成了中医证候学;二是对中医理论的整理以及应用新理论对中医理论深层次的研究;三是以活血化瘀为龙头的施治方法的创新和发掘;四是急诊急救的革新和发展;五是药物学的发展,包括剂型的改革和药物成分的研究;六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诊疗方法的确立和发展。上述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完善了中医理论,揭示了中医学部分科学规律,丰富了临床治疗学,部分提高了临床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倒退不局限于软件

    中医学的“倒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对的倒退,即不进则退;二是绝对的倒退,即较之以前的后退。前者主要表现在理论的陈旧、诊法的单调、疗法的繁琐和疗效的平淡上(与西医学比较)。后者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任度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由于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不满足于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的病情解释,中医理论的权威性和价值受到怀疑,特别是年轻患者与中医缺乏“共同语言”。其次是由于西医学的条理和直观,让人一听就懂,一看就信,由此产生了对中医学的不信任感。当然,部分中医或冒名中医业者的欺诈性医疗行为也是造成社会对中医学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但责任不在中医学本身。二是依赖性降低。这也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中医工作者“中医修养”的降低。与历代相比,目前中医人员“中医修养”的降低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庞大的队伍中,真正基础理论雄厚,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出神入化,施治效如桴鼓者却是凤毛麟角。其二则是西医的冲击,这一点不言自明。上述原因使人们对中医的依赖程度降低,有时甚至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措施来运用。三是中医特色的弱化。在辨证施治的整个临床过程中,辨病取代了辨证,西药代替了中药,成药代替了汤剂。这既是由于“中医修养”的欠缺,也是由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更与人们急功近利、懒惰浮躁的心态密切相关。中医特色的弱化导致中医实践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成长和疗效的发挥,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四是阵地的萎缩。这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空间都是社会的现实需求,中医学亦不例外。目前西医学许多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我们中医学更有优势。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克隆技术将会使外科学发生质的飞跃,基因技术也会对内科学产生根本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人们会发现诸多中医固有的“适应症”有了更有效或更优秀的方法,社会对中医学的需求自然不断减少。如果失去了社会需求,中医学还会继续存在吗?如果因循守旧,不发展、不变革,不将中医学汇入科技发展的大潮中,中医学的自消自灭还用怀疑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病人,再宽的政策,再好的理论,再高的热情,对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枉然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晰以下三点:一是虽然中医学从硬件到软件都有所发展,但中医学的现状却是严峻而不容乐观;二是中医学之所以面临如此严峻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这个问题;三是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中医学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要想使中医学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适应社会需求上下功夫。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中医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中医学的改革和发展是一场被迫的、无法回避的“生命保卫战”。, http://www.100md.com(林绍志 山东临朐糖尿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