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45098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1.09
     销售收入增速下降,利润增长明显下滑,2006年真可以称作医药行业的冬季。用自然界的冬季时令来形容一个行业的环境气候,既是巧合,也是无奈;既在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行业的成长,会受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环境,乃至季节影响,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比如实施GMP对制药行业的影响就很明显;但是,如果整个行业的业绩受到整治行业积弊的影响,那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刚刚过去的2006年,国家加强了药品行业的整饬力度,包括专项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以及药品降价等。如果将医药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归结于此,归结于国家正常的整顿、监督政策,那只能说明医药行业已经整体沉沦,需要集体反思。

    其实,冷静思考一下,就目前制药行业的整体状况而言,国家只要进行针对上述情况的整饬行动,制药行业整体受损应该在意料之中。也就是说,商业贿赂、流通环节过多,药价虚高,正是行业的硬伤。对此进行整治,可谓切中要害。

    商业贿赂、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三者互为作用,已经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制药行业企业众多、鱼龙混杂,致使整个行业产品同质性强、科技含量不高。为了增加销售,各制药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由于众多企业缺乏足够的超前意识,药品生产虽然进行多年,但营销模式仍然因循过去的模式,高效、透明的销售体系远没有建立起来;更由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现象十分普遍,药品的销售主要通过进入医院实现,医药代表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商业贿赂等潜规则普遍存在;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码,层层盘剥,致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怨声载道。也正是药品价格高得离谱,为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不得不多次痛下杀手,降低药品价格。强制的价格调控,挤压了整个药品的利润空间。由于流通环节并没有减少,为维持正常的销售,企业不得不向中间环节让步,实际上降价成本的承受者最终还是企业。政府数次降价的结果也令人尴尬,质优价廉的药品或者改头换面,照样维持高价格;或者从药房(店)货架上销声匿迹,百姓看得起病、吃得上药的设想还远没有实现。

    可以说,商业贿赂、秩序混乱、价格虚高是生长在制药行业身上的毒瘤;此毒瘤一日不铲除,行业就没有健康可言。行业整治,是政府主导的一次外科手术。虽然疼痛,有些企业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但就行业整体来说,却是不得不经历的痛楚,而且这种痛楚来得越早越好。当然,在制药行业普遍经历严冬的时候,个别领域还是阳光普照,享受着明媚的春光,比如生物制药。

    整个制药行业将来享受春光的日子不是没有,但需要条件,比如加强自主创新,改变药品生产严重同质化的格局;比如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尽快搭建起高效经济的流通体系;比如积极支持医疗体制改革,摆脱销售渠道单一的束缚,拓展销售渠道。集思广益,开拓进取,制药行业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走出冬天。还是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刘玉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