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45093
东盛:债务或偿 前途未卜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1.09
     在2006年12月28日、29日停牌两天后,12月30日,东盛科技(600771)公布了剩余约7亿元的清偿方案。至此,东盛科技大股东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占用其高达15.88亿元的资金缺口有望全部填补。

    ■欠款有望清偿

    2006年12月30日东盛科技的公告显示,东盛集团及东盛药业偿还占款将综合采取三种方法。

    首先是以资抵债。东盛集团以其所持有的潜江制药(600568)3225万股受限制的流通股股份(股权比例25.70%)、“东盛”驰名商标(包括东盛文字商标以及文字与图形组合商标共5个)以及北京国际企业大厦A座10楼房产及其附属设施,一起以“以资抵债”的方式偿还非经营性占用东盛科技的等额资金。根据相关规定和评估结果,评估值为9902万元的“东盛”驰名商标,以及估值6203.43万元的北京国际企业大厦A座10楼的写字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相关资产价值总额为28457.18万元。
, 百拇医药
    但是,在公告中董事会提请投资者注意,如果在审议本次以资抵债的股东大会召开之前,东盛集团未办理完毕解除股权质押和冻结手续、解除相关房产查封手续,则股权、房产有可能无法按照抵债方案过户至上市公司,以资抵债存在无法实施的风险。

    分析人士也指出,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东盛掌门人郭家学来说,把东盛集团的资产注入到东盛科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把东盛集团的一些无法变现的资产进行了变现,而在变现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溢价。但事实上,被抵债的东盛集团其他资产并不一定值那么多钱。

    以股抵债是东盛集团清偿的另一方式,东盛科技拟以经审计的2006年9月30日股份总数为基数,每10股送红股4股,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以送股权抵偿占用资金的方式,抵偿债务总额17158.43万元。

    第三种方式是未来放弃转增权抵债——东盛科技将在启东盖天力与德国拜耳的重大资产出售行为完成后,以送红股后的股份总数为基数,实施每10股转增15股的分配方案,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以转增权抵偿占用资金,抵偿债务总额25732.27万元。
, 百拇医药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三种方法,此次抵债金钤ぜ平锏?.13亿元,加之2006年12月24日以山西广誉远国药等首批资产及股权冲销的8.13亿元,东盛科技大股东占款问题可望就此解决。

    ■被并购风险加大

    如果股东大会通过上述清欠方案,经过两次以股抵债之后,东盛科技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累计持股量由此前的44.87%下降到18.87%。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东盛科技在清欠完成后,很可能面临被收购的风险。

    “优良资产都已经出售,恐怕投资价值不大。”在谈及东盛的现状和未来时,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斌认为,东盛在管理经营上积弊颇深,加之“白加黑”、“小白”等OTC业务已经出售,从证券分析的角度而言,“已经退出主流研究视野”。

    一直以来,东盛科技在抗感冒、止咳类西药OTC业务方面保有良好的品牌发展、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成熟的渠道网络优势,拥有“白加黑”、“小白”、“信力”等著名品牌,而这三个OTC药品在东盛科技的药品销售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据东盛科技2006年半年报显示,在200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所有药品销售之中,OTC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到所有药品销售收入的80%之多——“卖掉的是最值钱的那部分”,王斌说。
,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完成此次清欠,东盛集团还以其所持有的潜江制药(600568)3225万股的受限制的流通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5.70%)直接抵偿给东盛科技。换言之,如果清欠顺利完成,潜江制药将成为东盛科技的子公司。

    潜江制药是国家唯一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经营滴眼剂、针剂、片剂、冻干剂、胶囊剂、颗粒剂共六大剂型及化学原料药等150多个品种。近几年来,随着募集资金项目的陆续完成,公司医药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但公司营销网络相对滞后。公司推出的以国内首创无防腐剂为卖点的“瑞珠”滴眼液,也由于前期市场开发和受众认知度的培养需要一定费用和时间,短期内很难达到预期效益。

    ■转型“后白加黑”时代

    2006年10月25日,东盛科技与拜耳医药保健(BHC)在京联合宣布,拜耳以10.7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东盛控股子公司盖天力公司的止咳及抗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及相关资产,如果交割期间业绩达到约定标准,拜耳将再额外支付1.92亿元人民币——东盛的“白加黑”时代也自此终结。
, 百拇医药
    而郭家学对于东盛科技的“后白加黑”时代规划随即迅速抛出,他认为,东盛科技已在现有业务基础上,确定了战略发展调整方案,即着重在中药现代化、传统中成药和麻醉及精神类药物等三个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领域内发展,加快形成“现代中药为主体,传统中药做精品,麻精药品做高端”的三大支柱产业群,实施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移,这将是东盛科技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对这一规划有利好支撑的消息首先来自山西广誉远。2006年12月19日,商务部在京举行“‘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东盛集团旗下465年老字号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根据有关规定,对“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商务部将从知识产权、网点保护、融资信贷、创新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而事实上,在本次清欠方案中,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95%的股权评估价值约6.49亿元,是此次清欠计划中最“值钱”的一部分。而评估机构也认为,山西广誉远未来盈利强劲是估值增加的重要原因——有关评估报告显示,握有龟龄集和定坤丹两项“国家保密品种”、“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广誉远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将保持持续增长湓げ庵捣直鹞?400万元、5900万元和6800万元。

    对此,东盛集团相关人员表示,一直以来,早在2004年被东盛集团收购的广誉远在公司中药产业的布局中就非常重要。2005年东盛集团投入近亿元资金对其进行了GMP改造,这一评估结果基本代表了国药一流品牌在中药市场日益兴盛背景下的合理估值,管理层也完全有把握实现上述盈利预测。

    郭家学曾表示,清欠完成后,东盛科技将更名为“广誉远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专注做中药的上市公司。但是,元气大伤的东盛能否东山再起仍是一个未知数。

    本报记者 王蔚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