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9616
减少患者的非医疗时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5日 《健康时报》 2006.12.25
     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只有1/8的时间是真正用来诊治,其余7/8的时间,则用在非医疗行为上。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对1725位门诊病人、511位急诊病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门诊病人从挂号到取药结束,平均花费时间为68分钟,门诊平均候诊时间为12分钟,医生诊治时间平均为8分钟;看一次急诊平均需要花费30分钟。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医生诊治仅占1/8左右的时间,大量时间花在了非医疗行为上。

    非医疗时间为什么这么多?大家来看一下传统的看病流程就明白了:看病包括了分诊、挂号、候诊、医生诊治、交费、检查、取药、治疗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中,病人不断重复排队,检查过程繁琐,病人楼上楼下无效移动耗费大量时间。此外,病人就诊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向,习惯性集中在上午或下午的某些时段,导致挂号、就诊、检查高峰,人为造成看病拥堵。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就诊中普遍存在挂号、交费、取药排队时间长,等候医生看病时间长,等候检查时间长,医生诊治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这是病人看病难、看病烦的最具体表现。

    减少患者在医院的非医疗时间,减少“三长一短”的现象,医院除了在主观上要求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外,从基础建设上能不能也想想办法呢?

    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中大医院考虑联网信息系统的支持。每一位到中大医院就诊的病人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条形码,首次就诊将个人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后,条形码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从挂号开始到候诊自动叫号、医生开处方、药房取药,基本上都是无纸化运行,患者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自然进入下一个过程,病人的诊疗信息先于患者到达,使病人在进行下一个诊疗过程时基本上是“零等候”。原先每天2000人左右的门诊就显得拥挤不堪,而如今每日接纳3000人左右的门诊却井然有序。患者交费排队平均由10人减少到4人;病人排队等候时间由17分钟减少到3分钟。

    要想减少患者的非医疗时间,只要医院动脑筋,一定能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百拇医药(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