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9873
法国医生是“杂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6.12.18
     国外医学博士的培养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医学博士是中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医学教育中,8年或更长的时间,直至获得博士学位。除了医学,几乎不接触其他任何专业。而在欧美国家,医学专业只招收已经获得其他专业文凭的大学毕业生,学生接受的是医学与另外一种专业教育的整合。因此,成为医生后知识面更宽,个体之间的特异性也更明显。

    我曾经听过一位法国医生讲的课,他本来是学机械的,并且已经当了几年的工程师,后来又考取了医学院校。进入临床工作后,因为有扎实的机械知识基础,对应用于临床的各类呼吸机的优缺点很快就有了独到的认识。短短几年内,他根据人的呼吸生理特点和机械制造特点,对呼吸机进行了多次改造。国外一些医疗设备设计合理,与临床结合得好,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关系。如今的医疗工作也是同理,不能只盯着病人的疾病,而要充分认识到一个病人身后的社会、伦理等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比如,医生在治病救人之外,还要做科普宣教。但是,目前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使得很多医生在处理医疗以外的问题时力不从心。这些年,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原因虽然很多,但和一些医生不善于解决医疗以外的问题不无关系。假如医学院学生的来源中,能有些社会学学士、心理学学士,或他们有一些文学背景,有较高的交流水平,那么,这些人在接受了医学教育后,不但更利于处理一些医疗之外的问题,而且在与同事共事中,彼此也容易取长补短。

    有句话叫“独木难成林”。很多人对此理解为一棵树成不了林,其实是不全面的。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单一品种的树木成不了林。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开展的植树造林中已经显现出来。人们发现,由一种树木构建起来的树林,其抵御灾害的能力特别低,很难长期存活。原因十分简单,因为同样的树木在一起,没有互补性,很难应对付千差万别的环境变化。同样道理,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也应该提倡结构多样化。如此,选择不同的教育背景或者专业结构的人来组建一个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http://www.100md.com(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郑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