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316813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结肠疾病,功能性,流行病学;,结肠疾病,功能性,病因学;,结肠疾病,功能性,中医疗法;,综述,指导性,,结肠疾病,功能性,流行病学;,结肠疾病,功能性,病因学;,结肠疾病,功能性,中医疗法;,综
     摘要:综述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近年来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指出目前研究IBS的前提假设是该病起于胃肠动力学的改变和以内脏传入神经传递变化为主导的心理异常,但近年来研究显示IBS的发病与内脏高敏性异常有关,并从脑—肠轴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至今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传统西药的治疗仅旨在缓解排便习惯改变出现的症状,效果不很理想。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医学的整体观更有利于对IBS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中药在改善IBS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结肠疾病,功能性/流行病学; 结肠疾病,功能性/病因学; 结肠疾病,功能性/中医疗法; 综述,指导性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间歇性的疾病,是指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一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过去由于该病在消化和水液营养吸收等生化学方面缺乏异常标志,同时也未能发现消化道形态结构上的异常[1],因此将该病归入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 FBD)的范畴。以往IBS被认为是由于肠功能紊乱和痛感异常所引起,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IBS与内脏的高敏感性异常现象有关[2]。一般认为该病是一种具个体差异性的多病因、异质性疾病。

    1 流行病学

    目前,IBS已经成为人群中最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比较流行,然而在非西方国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其发病率各不相同。但同一标准下东西方国家的患病率大致相似。国外学者估计将有10%~20%的成年人患该病[3]。在美国,成人患病率是10%~20%[4-5],估计5个年美国人就有1人患IBS[6];法国学者根据罗马Ⅱ标准评估法国人的IBS发病率,结果是43%,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是57%和37%[7];中国学者按Manning标准和罗马Ⅰ标准调查北京市人群,患病率分别是726%(女性)和082%(男性)。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8]。

    IBS属胃肠门诊多见病种,国外统计约占胃肠门诊的20%~50%;国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9],且多呈慢性。尽管IBS的患病率高,但大部分的IBS患者并无主动就医[3]。IBS虽不危及性命,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10],IBS已经成为仅次于感冒导致旷课、旷工的第2大原因[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1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