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专家提醒
编号:11301777
成药与汤药哪个更好?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4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当前,有些人看中医开药时,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宁可开中成药,不开汤药,因为前者方便,后者还要煎药,比较麻烦。那么,这对疗效是否有影响?成药与汤药哪个更好?请听专家见解。

    传统中药有多种剂型,如丸散膏丹,但最常用的还是汤剂。近些年来,中成药剂型新添了很多种,既便于质量控制,也便于患者服用。不过,千万不要走进一个误区:偏爱成药,忽视汤药。

    中医治病的基本程序是辨证、立法、处方,即人们常说的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患同一种病的病人可能出现不同的症候,一个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症候会随时变化。因而,中医强调个性化治疗,随时据病情变化处方,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中医在几千年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典方,或者叫基础方,但并非照开即可,好医生须以此为基础,灵活使用,名为化裁。

    以“四物汤”为例,其组方为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养血调经的基本方剂,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及血虚头痛头晕等症。但在临床应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血虚有热加黄连;月经过多加阿胶、艾叶炭。而且本方用于补血时宜用熟地,用于调经时则宜用干地黄。再如桑菊感冒片,本源于《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主治风温病起的咳嗽,为辛凉轻剂。如果患者兼见高热、气粗、喘促时,则可在汤药中加生石膏,这就变成了辛凉重剂。除了药味加减和配伍变化之外,处方还有药量加减的变化。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组成厚朴三物汤,主治气滞内实,方中厚朴的量倍于大黄、枳实;若厚朴的用量少于大黄、枳实,就变成了主治胃腑燥实的小承气汤。

    由此可见,中药处方变化多端,中医师水平高低一方面体现在辨证、辨病、立法是否准确,另一方面体现在组方是否合理,二者缺一不可。现在很多人考虑服用方便,偏爱成药。其实,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成药的出现主要还不在这点上。据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载,古人用丸散膏丹,初衷主要考虑药物作用时间长短、毒性大小、作用部位等,并未考虑“方便”与否。

    现代社会,人们都很忙,成药服用便捷。但我们若选择中医,就千万不要忘记中医的灵魂――辨证施治,不要排斥汤药。汤药固然吃起来不太方便,但其药容量大、收效快,且能随症加减变化,因而疗效就好,应当作为首选剂型。

    《人民日报》 (2006-05-11 第15版), http://www.100md.com(张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