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1292502
我国化学制药行业面临的几个问题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0日
     内容提要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化学原料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支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 ,化学制剂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化学制药行业似乎已经铸就了一条发展的光明大道。但是,只要细加研究,就可以发现,其实并非波澜不惊、一帆风顺,而是波涛汹涌、危机重重。 就三个关键问题来分析以下:一 产业集中度低,国际整体竞争力差,二 进入行业成本高,风险大,产业品种趋同,恶性竞争严重,三 进出口贸易结构失调,趋向于两极化,主力出口产品增长出现减数或负增长,国际竞争优势逐渐失去。

    关键词

    化学制药行业 问题 集中度 恶性竞争 贸易结构

    正文

    化学药物是缓解,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化合物的统称。生产化学药物的工业即为化学制药行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两个门类。化学制药业是化学原料的分解,合成技术与现代临床诊断医学相结合的制造工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制药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 百拇医药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化学原料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支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达56.18万吨,增长11%左右,占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分额的22%:化学原料药出口额达29.88亿美元,增长28.07%,占化学及医疗器械商品周期出口总额的51.88%,出口产品中抗菌素,维生素类位居前列。抗生素出口高达23.49%,其中青霉素占抗菌素的26.50%,出口同比增长了56.3%。我国同时是最大的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国和生产国[1]。2004年全国化学原料药年产量达到65.3万吨,出口比重超过1/2,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1/4。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学制剂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片剂已经形成生产6200亿片,胶囊1194亿粒,水针563亿支,大输液44亿瓶(袋),粉针175亿支的能力[2] 。2004年我国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剂、粉针剂、输液和缓(控)释片七大类化学药物制剂年产量分别达到3061亿片、738亿粒、63亿包(袋)、11亿瓶、105亿瓶、49亿瓶(袋)和17亿片[3]。
, 百拇医药
    对于我国,化学制药行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此化学制药行业能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 关系到国民医疗水平的提高。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分析,例出以下六个关键问题,一起探讨。

    一 产业集中度低,国际整体竞争力差。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还是远远低于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见图1,图2)。从数量上看,小型企业占78%,中型企业占14%,大型企业仅占8%。从市场占有率看,销售收入前60名企业的分额近年来徘徊在34%左右。尽管2000年以来数百家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但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对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作用不明显。

    [注1]

    [注2]

    如图表所示,我国现有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再加上由于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不高、难以进入国外市场以及国内医药研发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从而使得我国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每年只能拿出占销售收入2%的费用来进行研究与开发,这远远低于国外药品生产企业17%-18%的研发投入水平。而医药研发又是一个充满风险、耗资巨大的投资,国外的化学药物研发经费一般都要在3-5亿美元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0亿美元。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以及医药研发的巨大耗资,使得我国医药企业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医药企业,造成仿制药多创新药少
, http://www.100md.com
    的局面,导致产能过剩与品牌竞争重复,从而形成恶性竞争[4]。

    [注1] 表格数据 摘自 2003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医药业 P49

    [注2] 表格数据 摘自 2003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医药业 P50

    二 进入行业成本高,风险大,产业品种趋同,恶性竞争严重。

    化学制药行业需要按照国家严格的准入条件得以开办,需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注4],还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以上几点都属于进入硬门槛,还有更多的软门槛,会较大增高新投资企业的产品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一个新产品往往要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才可以形成较成熟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获得较好的市场认可,而且涉及到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药品不良反应跟踪检测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 百拇医药
    再者,我过医药产业品种趋同严重,随之行业内竞争激烈。如我国实际生产制剂只有4000余种。而美国生产的制剂品种达15万个,德国的制剂品种为6万个,日本的制剂品种为4.4万个。我国一种原料药一般只生产3种制剂,而国外可达到8-10种制剂。在制剂剂型方面,复方制剂的国际差距更大,如右旋麻黄素,国外生产的复方制剂多达150个,而我国目前只有几个品种。高端的新剂型更是未形成规模,不少仍为空白。以上原因就造成低端市场的竞争投资选择方向少,品种趋同严重,往往是同个临床适用症同一个剂型有众多替代品,还表现为GMP促发的产能急剧扩大,和随之而来的更为严重的恶性竞争。GMP改造除规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外,还使得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绝大多数企业不但没有停产或减产,反而增加了剂型与生产线。据初步统计,经过此次GMP改造与认证,医药企业的生产能力至少提高到2001年的20倍左右,产能严重过剩,有70%的企业设备闲置率达到50%,竞争越发激烈[5]。

    还有,企业产品市场运作和营销模式的选择亦比较复杂,选择适应不同产品的不同的运作模式往往是决定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重要因素。如今医疗改革如火如荼,大潮汹涌,方向未定,也给新进入或未进入企业增加了政策风险。
, 百拇医药
    根据波特“5力” [注3]模型,替代产品或服务对现有企业威胁很大,行业内部的竞争程度恶劣,带来的是非健康的市场,对行业的发展是起着抑制的作用。

    三 进出口贸易结构失调,趋向于两极化,主力出口产品增长出现减数或负

    增长,国际竞争优势逐渐失去。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资料显示:2002

    年化学总要进口额为1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98%,其中化学原料药进口总额为7.37亿美元,同比增长7.76%,占化学制药进出口总额的61.57%,在化学原料药进口中,进口的主要品种为抗生素和氨基酸两大类,其进口额站化学原料药进口总额的70.6%。2002年达到707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33%;2002年化学制药出口额同比增长15.6%其中化学原料药出口18.65亿美元,增长15%,占化学制药商品出口总额的93.9%,西药成品出口1.12亿美元,占化学制药商品总额的6.1%,所占份额较小,但比上年增长25.5%化学原料药出口主要集中在抗菌素,维生素类,柠檬酸和解热镇痛具有比较优势的四大类产品,占化学原料
, http://www.100md.com
    药出口总额的64.8%。其中抗菌素类和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5%和19%。在总的来说,我国出口的是技术附加值低的非专利药,而我们进

    [注3] 所谓的“5力模型”,也就是行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玩家的威胁这5大竞争驱动力

    [注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 第七条,第三章 第十四条详细记述

    口的是高附加值的专利药。我国的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低端领域,国内市场的高端领域也主要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 长此以往,我国医药将长期过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生产他们不愿生产的低值药物。

    还发现2002年磺胺类药出口同比增长0.00%,维生素C同比增长4.98%,柠檬酸同比增长0.60%,出口遇到瓶颈,而国内市场早已饱和。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人力资原成本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其他亚非国家的陆续对外开放,我国出口的低成本优势也在渐渐的丢失。

    综述,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问题还很多,如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利润率下降,重组与并购困境,虚假宣传诚信困境 等等。我们不能一一的解释分析,但并不是他们不重要,每一个都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单个个人,单个组织,单个团体,没有能力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但能做的是把他表现出来,让政府,社会去发现他。

    参考文献

    [1] 华夏证券研究所 精选30家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经济科学出版社 P93

    [2] 2004年1季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医药业 P13

    [3] 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子站
, http://www.100md.com
    [4] http://www.cpri.com.cn医药工业研究所 新闻中心综述文献

    中国医药业研发不足背后的持续发展困境 2006年9月29日

    [5] http://www.cpri.com.cn医药工业研究所 新闻中心综述文献

    我国当前医药产业生存状况及发展分析 2006年9月29日

    [6] 2003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医药业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4年4月第1版

    [8] 《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信出版社, 百拇医药(陈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