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2718
把课程放进基层实际的“框框”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21期(总第2376期 2006.10.23)
     目前,医学继续教育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由单位组织小规模上课、由有关部门组织大规模培训,以及由有关部门通过医院给医务人员发放上网卡进行远程教育等。这对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很有好处。但是不乏应付式、走过场等脱离基层实际的“越轨”课程。笔者将平时亲身经历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列举如下,并试对其解决方法提出一己之见,以资参考。

    【“越轨”篇】

    课程脱离实际:有形式没效果添麻烦

    单位上课应付式:

    签到不上课 闭卷可作弊

    据笔者所知,目前一些地方的医院在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学继续教育时存在应付式、走过场的现象——就是先由单位领导宣布某月某日要进行“考试”,然后告知医务人员“考试”内容或大概范围,以便医务人员“复习”;或先由单位医教科组织有一定专长的领导和中层干部授课,并发给大家学习资料,授课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考试。上课签到就可以离开,考试开卷或闭卷,即使闭卷也可以作弊,或互相抄袭。
, 百拇医药
    网上学习没人管:

    缺少监督 无的放矢

    有的地方由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医院向医务人员派发网上医学继续教育学习卡,让医务人员在工作之余在家上网学习,意图通过灵活、机动、互动和时髦的教育方式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医学继续教育。据笔者所知,这种网上远程教育固然有其好的一面,但还有不足之处——就是缺少监督,学习时间没保证,不能针对临床工作所需有的放矢地学习;虽可取得学分,对晋升有用,但对于偏远山区无上网条件的医务人员无疑是望梅止渴。

    专家讲授精尖技术:

    如学屠龙术 基层用不上

    有的地方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邀请上级有关专家、教授到当地举办医学讲座,传播医学研究最新进展,这本来很好。但由于所邀请的专家、教授均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均为他们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或国内外最新进展,如微创治疗、基因诊断、成分输血等——这对于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诊治和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工作为主的基层医务人员来说简直如学屠龙术一般,学了用不上。
, 百拇医药
    积极探索只求结果:

    自娱自乐 有提高无学分

    有少数医院在进行医学继续教育时比较开明,就是不求形式,只求结果——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具体做法为:由医务人员根据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探讨、求证、化解;再具体一点地说,就是带着问题去复习在校时翻得皱巴巴的教科书、查阅较新参考书和报刊杂志、有条件的上网查阅最新文献或与专家学者进行在线实时互动,等等。但是,这种继续教育方式虽然可解决实际问题,并可提高业务水平,但因为没有继续教育学分,故得不到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上路”篇】

    切合实际的方法:有主次零距离讲实效

    要改变以上医学继续教育不切实际的做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http://www.100md.com
    边干边学

    注重临床“三基”学习

    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故应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不务虚,只为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以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为己任。为此,应注重临床医学“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因为学好“三基”对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等已足够),使医务人员“三基”巩固扎实,不但记得住,而且用得上,并且符合基层临床一线实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以师带徒

    上级医生手把手带教

    目前,基层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大都受过正规教育(少数在“文革”期间经短期培训上岗、年龄偏大者除外),故一般不需集中学习既往学过的知识,也无必要集中学习某专科的最新进展,因为这样缺乏针对性。而应该根据各人的“弱项”或急需提高的某项实用技术,请上级医生或专家教授给予面对面、手把手的带教。通过上级医生或专家教授的言传身授,使基层医务人员能够看得到、学得到自己所急需的知识技能,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患者解除病痛。
, 百拇医药
    常见多发病为主

    摒弃不实用的高新技术

    基层工作的特点就是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以及预防保健、计划生育为主,故基础医务人员相当于广大患者的“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因此,基层医学继续教育应勿忘记上述“基层特色”,以温故——巩固、强化既往所学知识、知新——传授最新实用知识为己任。使医务人员感兴趣,愿意学,学了用得上,患者能从中受益。邀请的专家切勿教导“微创治疗、基因诊断、成分输血”等基层不实用的知识技术;也勿一味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大讲特讲与大多数人专业不符的内容,使听者昏昏欲睡。

    结合个人特长

    教育与晋升衔接

    大多数医务人员都存在着职称晋升、执业考试等压力;少数医务人员甚至还存在着科研压力,故基层医学继续教育应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具体地说就是继续教育内容最好与职称晋升、执业考试相关,使继续教育所学不但能应付继续教育考试,而且还有助职称晋升考试、执业资格考试等;对于少数需要晋升高级职称者,如能使继续教育内容与科研课题相吻合则更佳——这将大大减轻相关医务人员的压力,使他们能省出较多时间,投入到临床工作即病人的身上去。
, 百拇医药
    个人自学

    部门考核 兼顾工作

    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大多专业分工不细,有的乡村医生甚至担负打针、发药、收费和采购等杂务,工作繁忙而劳累,故时间精力极为有限。如果要求他们一律集中上课、培训,不但时间精力不大允许,而且也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即使不要求他们集中上课、培训,允许他们上网学习,但对于相当部分工作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医务人员来说,上网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是件奢侈的事。故应允许部分山区医务人员继续教教育以个人自学、有关部门考核为主,不重形式,只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这个实效,使继续教育与日常工作生活两不误。

    希望有关方面能根据基层医生的临床工作实际,改进医学继续教育方式方法,使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受益。与此同时,笔者也恳切希望广大基层同道能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医学继续教育之路来。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43期, http://www.100md.com(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