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40101
健康杂谈(之九)教子之道:不娇 不惯 不宠 不生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8日 《家庭医生报》 2006年第38期(总第1075期 2006.09.18)
     中国人大都信奉“家和万事兴”的古训。这个“万事兴”,其实也包括健康在内。

    “家和”,当然不仅仅指夫妻、婆媳之间的和睦相处,也应该包括孩子在内。许多老人,就是因为跟孩子生气,气出毛病来的。

    时代在进步,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在变化。让中国人视为家和典范并津津乐道的“四世同堂”,已经渐渐退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代之而起的大都是两代人的三口之家或三代人的四五口之家。

    小家庭,子女少,孩子们之间倒是不会发生摩擦,但是却往往会出现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问题。子女小时候不好好教育,宠出了许多毛病,长大以后大人又为此生气,难保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自己小时候,家里的家教极严:上小学以前,不许上桌和大人一起吃饭,母亲总是拿一个小碟子,给我拨一点儿菜,让我坐在一张方凳旁边自己一个人吃,而且碟子里的菜,绝不许剩下。上小学以后,可以上桌吃饭了,但是还有规矩:只许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许把筷子伸到对面那个菜碗里去夹菜;饭粒掉在桌子上,是一定要捡起来吃掉的;大人不问你,绝不许搭嘴说话,特别是家里有客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和父母出去,只能在父母身后半步走,绝不能和父母并排,更不许超过。虽然这些清规戒律现在看起来有些迂腐可笑,但父母这种“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教育方式却让我受用一生。

    但是如今看看一些亲友们的小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饭,不但大声喧哗,吱哇乱叫,把菜碗翻个底儿掉,还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很是缺乏教养。这样被父母惯大的孩子,以后能不是毛病一大堆吗?

    由于历史的误会,我十年中连遭两次婚变,以致三个女儿为三个母亲所生。前头两个女儿都不是在我身边长大的,只有小女儿,打她三岁起我就带在身边。那时我刚落实政策回北京,爱人还在老家没有调过来,可以说孩子早些年的生活和教育都是我一人“包干”的。对于孩子的教育,细想起来,对孩子很多好的习惯的培养和熏陶其实就是在点滴琐碎之中。

    我们老家乡下没有香蕉卖,孩子来北京,吃过一两次香蕉,爱上了这个口味儿。从幼儿园带她回家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指着水果摊上的香蕉要我买。可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八十多块钱,偶尔买几根,还能应付,天天吃,可做不到。我就给她说:“爸爸没票票哇!”孩子要求也不高:“就给我买一根,也不行么?”我说:“这东西,要买就得买一把,一根人家是不卖的,我给你买根奶油冰棍儿吧。”孩子想了想,说:“那就买根冰棍儿吧。”一毛二分钱,把孩子的嘴堵上了,也教会她理解父亲的困难,不能惯她那个想要什么就是什么的毛病。(未完待续), 百拇医药(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