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0427
进藏列车上有支医疗小分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6.07.13
     “有旅客晕倒了!”

    穿越“世界屋脊”的进藏列车在海拔4293米的当雄站停靠时出现了“险情”,听到求救声的随车医疗小分队立即奔赴事发地,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高原急救,供氧、量血压、喂服救心丸、抬上担架……

    7月6日上午,刚刚回京的T27/28次列车上的医疗小分队队员贺磊、李海滨、王宝山三人为记者讲述了发生在进藏列车上的故事。

    出发仅半小时,乘客发病下车

    搭乘T27次列车的赴藏乘客中,年龄最小的仅2岁,而最年长的已过70,因此,医疗小分队提心吊胆、谨小慎微,生怕旅客出现健康问题,果然,列车出站不到30分钟就发生了一次“情况”。

    当晚10点左右,列车刚刚进入河北段,兴奋的旅客们吵得整列火车喧闹不已。突然,车厢广播里传出:“现在13号车厢有一位女乘客感觉胸口难受,请随车医疗小分队马上前往帮助。”“当时我们正在巡查车厢,没料到这么快就有人求救,我们立即拿起医疗箱,直奔13号车厢。根据培训时所学急救知识,加上病人交待,很快确定该乘客是突发心肌梗塞。我们马上给她喂服了随车所带的硝酸甘油,为她量血压、体温,同时与石家庄120急救中心和该乘客的亲戚联系,观察5分钟后,这位乘客病情就略有了好转。”李海滨说。
, 百拇医药
    随后得知,该乘客姓张,52岁,本身患有冠心病,按照规定此类人群是不能乘坐进藏列车的,上车时这位旅客在填写《旅客健康登记卡》时,瞒报了病情。列车到石家庄站后,张女士哭着不愿下车,说坐火车去西藏看看一直是她的心愿,但出于健康考虑,张女士最后还是被列车员及其亲戚劝下列车。

    据贺磊介绍,按照规定,每位乘此次列车去西藏的旅客在上车前都必须出示《旅客健康登记卡》,否则会在格尔木站被劝下火车。该卡是北京铁路局出具的,每位乘火车进藏的旅客购票后都必须填写一张,内容涉及乘车人姓名、家庭、住址、乘车区间、联系方式及目前的身体状况等信息。健康卡的填写内容必须属实,还需签本人名字,“这相当于与旅客达成一份协议,对于那些身体不适但执意要去3000米以上海拔地区的旅客,一旦出了问题,须自负责任”。

    轻微高原反应此起彼伏

    7月3日凌晨6点40分左右,列车到达青海省的格尔木站,车上旅客都平安无恙,医疗小分队依旧每隔一小时就去进行一次巡查。
, 百拇医药
    T27次列车的列车长谷兴富介绍,格尔木站海拔为2829米,这是“世界屋脊”的起点。至此,由北京西站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将穿越昆仑山冻土隧道,途经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和海拔达5072米的唐古拉山站,最后到达目的地拉萨。格拉段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平原的60%,这是整个旅途中防治高原反应的关键阶段。因此,从格尔木站起,列车完全封闭并采取弥散式、供氧管、氧气袋三种方式供氧,为了尽量保持车内空气质量,列车实施全面禁烟。

    “当列车停靠格尔木站后再次启动向拉萨发起‘冲击’时,我们3名急救员便开始分别在不同的车厢给旅客讲解如何使用吸氧管。”说着,李海滨拿出了一个“∏”型吸氧管给记者示范:先打开硬座底下或卧铺床头供氧的小方盒,这样会露出两个供氧孔,然后将吸氧管的一端插到供氧孔上,听到“吱吱”的出气声后,再将“∏”型端口放入鼻孔内,这样就可以吸氧了。

    正如他们所预料,随着列车行驶地区的海拔逐渐升高,部分旅客开始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80%的旅客都开始戴上吸氧管,一直喧闹的车厢开始渐渐安静下来,很多旅客开始睡觉。“这时,我们的神经也开始慢慢绷紧,随时整装待发。几次巡查下来,我们已经摸清了年幼和年长的旅客所在的大致铺位,巡查重点就放在了这些旅客的身上。”王宝山说到这里语气仍然显得有些凝重。
, http://www.100md.com
    “报告车长,14号车厢有人出现呕吐……”“报告车长,9号车厢有小孩在哭,腹痛厉害……”“报告车长,1号车厢有两人头晕难受……”“海拔越来越高,医疗小分队队员的对讲机响得越来越频繁,三人分头穿梭于15节车厢之中,其紧张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平时碰到重大紧急情况,而且为了不吵醒其他旅客,在快步前进时,还需尽量轻手轻脚。队长贺磊说,当时他遇到了一例高原反应较强烈的旅客,在第14车厢,一位60岁左右的男乘客当时呕吐特别厉害,尽管吸着氧气,身体仍然十分虚弱,因为乘客年龄较大,而贺磊又是初次实施急救,心里没什么底,按照正常的急救程序,贺磊为他测血压、心跳、体温,发现所测结果都属于正常范围,然后给他喂服抗晕车药物,在乘务员和在场旅客的帮助下,这位乘客就慢慢入睡了。在整个格拉段,十几个小时中,轻微的高原反应此起彼伏,总共约有50人次,但一直让他们担心的那个年龄最小的2岁小孩和年龄最长的那位旅客却安然无恙。

    N917次列车上的险情

    7月3日下午16时51分,T27次列车在海拔4482米的那曲车站停靠,旅客纷纷下车呼吸新鲜的空气、拍照留影。
, 百拇医药
    “整个旅途到这里就快要结束了,但我们一直悬着的心还是没有放下来。”贺磊说,因为他们从当雄站得知,就在前一天,7月2日,从青海西宁站开往拉萨的N917次列车停靠在海拔4293米的当雄车站时,就发生了一次险情。

    王宝山给记者介绍了这次险情的详细情况:列车停了约10分钟,车外突然传来“快来人呀,有旅客晕倒了!”的求救声,N917次列车上的医疗小分队立即拿起医疗箱和氧气袋、担架奔赴事发地,发现一名女乘客已经倒在地上,手中的相机已摔在一边,同行的乘客正在把她挪到平坦的地方。当时她只有微弱的呼吸,脸色惨白。见此情状,医生马上为她戴上输氧管,并给她量血压,喂服救心丸和复方丹参片,随后将她抬上车厢,闻讯此事的列车负责人都赶到了现场,当时的氛围非常凝重。大约10分钟后,这位女乘客的手开始动了,然后慢慢睁开双眼,医疗人员才算松了口气,知道解救成功了,随行的乘客也开始轻松起来。

    这位晕倒的女乘客来自郑州,下车观景拍照时在站台小跑了两步,可是不出20米,女乘客就突然晕到了。“据我们了解,从该乘客所填《旅客健康登记卡》看,她身体状况挺好,晕厥前没任何不适。应该是因为高原缺氧,加之她运动过快所致。所幸的是,我们T27次列车上的乘客在开过当雄站时还算平安。”王宝山对记者说。
, 百拇医药
    7月3日晚上8点58分,T27次列车安全抵达拉萨。

    对高原反应不必过分担心

    像贺磊他们这样专职进藏列车的急救员,北京列车段有30余人。为了尽早适应高原环境,更好地为该次列车的旅客服务,今年3月,这支由30人组成专职的进藏列车医疗队被安排到青海省进行了为期60天的全封闭式培训。在培训中,他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常用藏语、高原地理知识、高原疾病及防治措施,还要了解藏族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环境保护等知识。为了适应高原的工作和生活,他们还由青海省的格尔木市前往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站及拉萨市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军训。

    6月中旬,这支医疗小分队被派往北京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接受急救知识培训。“遇到旅客因高原反应突发心急梗塞怎么办?旅客晕厥如何进行抢救?突发外伤应该怎样急救包扎……尽管我们以前不曾接触过这方面的医学救护知识,但因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学起来特别用心,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为了检验我们所学的内容,培训中心还特意进行了模拟演习,设计了高原突发病、火灾、车祸等多个场景,我们都顺利通过考核。你看,我们还获得了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急救员的证件。”贺磊指着胸前佩挂的“初级急救员证”告诉记者。

    曾几何时,巍峨的雪山、茫茫的草原、神奇的寺庙,可可西里、唐古拉山、沱沱河……它们是那么遥远。“坐汽车太累,坐飞机太贵。”内地人到西藏、西藏人到内地,旅游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梦想。如今,青藏铁路的开通,很多人都萌生了乘火车到西藏一游的念头,可又惧怕传说中的高原反应。“其实,您不用过分担心。”贺磊请记者转告《健康时报》的广大读者,只要身体基本健康,就完全可以轻松克服高原反应,实现梦想之旅。, http://www.100md.com(刘桥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