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27337
胃肠疾病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
胃肠疾病,1致病因素,2诊断,3禁忌,4治疗,5饮食原则,【参考文献】
     胃肠疾病为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试阐述该病的致病因素、诊治和饮食原则。

     1 致病因素

    1.1 环境因素

    1.1.1 饮食因素 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可引起胃肠负担过重,产生胃扩张、消化不良。长期或大量进食辛辣食物,或饮酒、浓茶、浓咖啡,会刺激食管和胃肠道黏膜,使之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易引起食管炎、胃炎、溃疡病、慢性肠炎和便秘等。进食过热,会烫伤食管、胃黏膜,产生相应的炎症;进食过冷,使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进食浓汤、过甜、过咸,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肠液分泌增多,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腹泻;进食的食物中缺乏植物纤维素,可引起肠道蠕动不足,产生便秘、腹胀。

    1.1.2 精神因素 紧张、焦虑、恐惧等精神因素,可使迷走神经兴奋,结果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精神因素还可使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多,皮质类固醇有刺激胃液分泌和减少胃表面黏液生成的作用。因此,精神因素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的黏液保护层(黏液屏障)变得稀薄,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病。 精神因素还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随之导致肠道运动亢进、平滑肌痉挛,产生腹痛、肠鸣、腹泻等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现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更会因焦虑、紧张、多疑而使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或加重肠壁的炎症和溃疡。情绪烦躁,易于激动,性格孤僻,兴趣单一,日积月累都会出现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久而久之,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呕吐、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甚至还会使肝、胆、胰的疾病反复发作或恶化[3]。

    1.1.3 药物因素 解热镇痛类药物可直接破坏、损伤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而产生胃炎、消化性溃疡。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并使胃的保护性粘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抑制,导致细菌性肠炎。长期服用利血平、消炎痛、氯化钾片剂易引起胃肠道溃疡和出血。

    1.1.4 其他因素 (1) 吸烟: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寒冷:可诱发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情。 (3)放射:引起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4)生物因素:各种急性传染病都可引起胃炎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