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分析化学》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24986
白细胞介素1α与其Ⅰ型可溶性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特征
http://www.100md.com 《分析化学》 2006年第6期
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α,I,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生物传感器,摘要,关键词,1引言,2实验部分,3结果与讨论,Ref
     摘要 研究了基于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的白细胞介素1α(IL1α)与I 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IL1R Ⅰ)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并应用FASTfit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采用共价交联法在样品池表面固定sIL1R Ⅰ,其密度为2.13 ng/mm2,用于检测不同浓度IL1α与sIL1R Ⅰ的结合所引起响应信号变化。对浓度为2400 nmol/L IL1α的响应信号为122.66 弧度秒,并且响应信号同IL1α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2。 FASTfit拟合数据结果表明IL1α与sIL1R Ⅰ相互作用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误差值不超过0.5弧度秒,其解离平衡常数(KD)和结合平衡常数(KA)分别为4.15× 10-6 mol/L和2.41× 105 mol/L。验证了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研究IL1α和sIL1R Ⅱ相互作用及动力学分析的可行性,有助于阐明IL1α和sIL1R Ⅰ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并为快速筛选其拮抗剂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数据。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α,I 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生物传感器

     1 引言

    白细胞介素1(IL1)是前炎性和免疫反应的主要诱导细胞因子,IL1的生物活性由IL1α、IL1β与细胞表面的IL1受体(IL1R)结合来发挥作用表达的[1,2],IL1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 [3~5]。IL1R由IL1R Ⅰ 和IL1R Ⅱ组成,而细胞表面受体的胞外部分经蛋白酶切割可产生其可溶性形式,分别为sIL1R Ⅰ 和sIL1R Ⅱ[6]。目前,sIL1R被认为是治疗IL1介导疾病最具前景性的方案之一。

    IL1和sIL1R的检测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或放射免疫技术等。但是,这些检测方法普遍存在一些缺陷如操作繁琐、时间长、样品需要标记,并且只能检测二者平衡结合量,难于监测其相互作用过程和动力学分析[7]。而基于RM(resonant mirror)模式的亲和型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物大分子间结合和解离过程的连续反应,并可以监测可逆性程度,也可详尽地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而且样品不需要标记,需要量少,操作简便,省时[8~10]。

    本研究利用亲和型生物传感器IAsys plus实时监测IL1α和sIL1R Ⅰ的结合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