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分析化学》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24980
基于编码微球的筛选方法
http://www.100md.com 《分析化学》 2006年第6期
编码微球,,编码微球,多组分生物检测,筛选,评述,摘要,关键词,1引言,2OBOC概念与悬浮阵列技术简述,3微球编码方法,4结论与展望,References
     摘要 基于编码微球的筛选方法是多组分生物检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等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基于编码微球的筛选技术,并对微球的编码方法进行了重点评述。

     关键词 编码微球,多组分生物检测,筛选,评述

     1 引言

    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在功能基因分析、药物筛选和临床诊断等诸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与此同时,随着组合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以及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大量待筛选分析的化合物不断涌现。如何从大规模、复杂的候选体系中高效快速地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以促进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是目前生物分析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2,3]。

    在传统的基于微孔板(microtitre plate)的筛选分析技术中,通常采用减小样品体积、提高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等方法,提高筛选样品通过量。例如,采用以微阵列(Microarray)和微流控(microfluidic)技术为基础的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筛选效率[4~6]。样品体积的减小显著地降低了待筛选化合物和其它试剂的消耗,大大节约实验成本;其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减少工作强度,提高重现性,降低实验成本。因此,测试体积从早期的毫升发展到了现在的纳升;筛选分析系统从早期的单孔、8孔发展到现在通常采用的1536孔[7,8]。目前,美国Aurora公司已经研制出了基于3456孔板的筛选系统,Affymax公司即将研制高达20,000孔的筛选系统,预期筛选量达到每星期1,500,000个。这些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对于提高筛选速度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9]。但是,随着样品体积的减小,出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微量样品的挥发和毛细渗漏使化合物和靶点的相互作用难以进行,对测试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微量样品溶液的定量加入、操纵和充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在实际的微型化操作中较难克服,也极大地提高了仪器成本[5,8,10,11]。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微载体(Microcarrier)的筛选分析技术开始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利用聚合物树脂微球作为微载体的筛选技术,发展尤为迅速[1,12]。

     2 OBOC概念与悬浮阵列技术简述

    为了解决大规模化合物库的筛选分析问题,Lam等[13]于1991年提出了OBOC(OneBeadOneCompound)筛选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化合物,而且每一个树脂微球上面都只负载一个待筛选化合物。另外,每个树脂微球相当于一个微小的反应单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6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