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674
成熟的市场需要共同培育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2期(总第2327期 2006.06.26)
     【记者手记】

    说实话,记者也不十分清楚此次采访到底能获得什么样的答案,只有一个念头在心里盘旋:现在的农村药柜发展究竟进入了哪一个阶段,农村药柜到底好不好操作?之所以会这样模糊,是缘于记者对农村药柜的陌生。可是,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找了很多家企业,他们对此似乎比记者更陌生,有的甚至想都没想过要去农村设置药柜。

    有时候,采访过程比采访得到的答案更能说明问题。拿这次采访来说,寻找采访对象出乎意料地艰难,这也反映了农村药柜不为企业所重视的现实。

    当然,记者也采访到部分正在铺设农村药柜网点的企业,他们经历数年耕耘后已经小有所成,比如云南昆明的一家企业,他们在云南农村广泛地建立了上千个药柜。但是,其负责人拒绝透露更详细的运作细节,理由是:我们当时的那套做法已经过时了,随着政策的变化,将来如何,我们自己都还没找到方向,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说?除此之外,还有数家企业以类似的理由拒绝了采访,在对企业的回避表示理解的同时,记者体会到农村药柜的建设之艰辛。

    其实,要认真追究起来,在农村设药柜已不算是一个新鲜事,可是,因为运作的艰难、经验的积累极其有限、敢于尝试者不多等种种因素,它长期处于“萌芽阶段”。所幸的是,记者终于找到愿意透露详细细节的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得以窥探农村药柜的一斑。然而,拿着从桐君阁采访得到的这一点点素材,还不足以透视整个农村药柜市场,还有诸如经营手法、经营阻力、市场前景等多个环节未研究透彻。因此,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讲,还是从媒体的角度说,都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农村药柜发展的日渐红火,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乐意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共同培育和催促这个市场。(王军)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6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