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82494
血栓与止血的质量保证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期
血栓,1样本的质量保证[1,2,4],2仪器的质量保证,3试剂的质量保证[2,3],4质量控制和标准化,5样本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参考文献: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其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的实验监测。由于许多凝血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常温下非常容易失活,而凝血/止血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影响其实验的因素很多。因此,做好以下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非常必要。

    1样本的质量保证[1,2,4]

    临床样本的正确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对试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是获得准确结果的第一保证,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些环节经常被忽略或不易标准化,日常工作出现“难以解释”的试验误差常与这些环节有关,必须注意。

    1.1采血前 患者应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神经紧张会引起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

    1.2采血器材 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收集标本,此管有充分透明度,根据取血量设计,有2.0 ml,5.0 ml,10 ml各种血液收集管,此管有真空负压并有定量的抗凝剂,能保证抗凝剂与取血量的比例,具有充分空间便于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如用注射器采样,应选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以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要求用21G1.5或20 G1.5针头的注射器采血。

    1.3采血技术 取血时病人应放松,环境温暖,防止静脉痉挛,止血带压力尽可能小,压力大及长时间束缚(超过5 min)可影响血液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tPA(纤溶酶原激活物),后者将引起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释放反应及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抽血时,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组织损伤或发生溶血。因组织中含有丰富的IⅡ因子,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原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底。拉针栓的速度要适当,使血液平稳的进入注射器,速度太快,可发生气泡,使Fg、V因子、Ⅷ因子变性;太慢或抽血不顺,可能激活凝血系统,试验结果将会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小板假性降低等异常结果。一旦取样完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