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981554
输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超标浅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
输液剂,,输液剂;不溶性微粒;胶塞,1实验材料与仪器,2方法与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 要 目的 分析输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超标的原因。方法 对A药厂生产的甲硝唑注射液和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B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本院自制的氯化钠注射液,在模拟临床输液操作时,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情况分析。把澄明度检查合格的待测液分成三组,第一组按常规方法检查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第二组模拟临床操作刺穿胶塞后再检查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第三组除去隔离膜后再按常规方法检查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与结论 临床输液操作过程中,胶塞可造成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

    关键词 输液剂;不溶性微粒;胶塞

    对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控制是衡量输液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每1毫升输液中10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输液中微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微粒还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2]。人们往往较多地关注输液自身的微粒,而从胶塞和隔离膜中带入的微粒,易被人们所忽视。现对A药厂生产的甲硝唑注射液及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B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本院自制的氯化钠注射液,在使用中不溶性微粒增加情况进行探讨。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 1 供试液

    ①甲硝唑注射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