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64838
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
创伤,,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创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创伤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利用X线平片、CT及MRI对髋关节外伤后28例、临床疑有ANFH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Ⅰ期4个、Ⅱ期6个、Ⅲ期13个、Ⅳ期5个、Ⅴ期2个。结论 临床上有明确的髋关节外伤史,髋关节后来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ANFH改变。在早期诊断方面MRI的敏感性最高,CT检查又优于X线平片。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创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搜集1994年1月~2005年10月本院及笔者在外地进修期间经临床及X线平片、CT、MRI证实,外伤史明确又继发FNFH者28例。男26例,女2例;年龄20~64岁,平均38.8岁。其中有24例股骨颈、股骨头骨折,4例有髋关节脱位及扭伤史。最早发病时间为外伤后5个月,最晚1例10年。伤后2年发病明确诊断22例占79%,平均26个月。主要症状为髋区疼痛和功能受限,尤其是屈曲、外展、内旋功能障碍。

    1.2 成像方法 全部患者行骨盆正位、患侧斜位片;采用美国GE9800QUICK全身CT机,层厚3mm、层距5mm、骨重建横断扫描;韩国三星 Magfindindero0.32开放式永磁型扫描仪行股骨头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

    1.3 分期标准 为便于相同资料、不同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研究,笔者参照Froberg等1996年提出的分期标准试将创伤后ANFH分6期[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