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病信息 > 基础常识
编号:11441532
常服止痛药可引起肾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0日 长江日报
     止痛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却滥用镇痛药物。殊不知,止痛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溃疡、胃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支气管哮喘等,更严重的是经常使用止痛药的人会出现肾乳头坏死或间质性肾炎,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

    止痛药可引起肾病称为止痛药性肾病,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一般起病十分缓慢,病人逐渐出现尿多、夜尿及口渴等症状,表明肾脏浓缩功能已发生减退,随后出现无菌性脓尿,这是由于变性坏死的肾乳头脱落所造成的。肾乳头坏死后容易合并急性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出现发热、胃寒、腰痛及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并可引起败血症,诱发感染中毒性休克。脱落坏死的肾乳头组织还能引起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一些病人的血压轻度增高或并发性高血压或急性心力衰竭。

    在确诊为止痛药性肾病后,首先应停用一切药物及非激素消炎药,并且禁用对肾脏有损害的其他药品。有确切的尿路梗阻病史的病人,可用手术取出脱落的肾乳头组织。

    因此,对于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疼痛患者,应避免滥用止痛药,必须服用时要注意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提高药物的溶解。长期服用者,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检查,一旦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血压升高时,要及早去医院诊治,以防止止痛药性肾病的发生。

    来源:长江日报, http://www.100md.com(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余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