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5年第21期
编号:10871360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椎间盘基质代谢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21期
白介素,1椎间盘基质的组成,2白介素1家族,3总结,参考文献:
     临床上因椎间盘退变而引起腰腿痛患病率高达60%~80%,而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占总人口数的5%〔1~2〕。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虽然目前对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但随着近年来对椎间盘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力学等认识的进展,以及实验设备的改善和实验手段的改进,对椎间盘退变机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对椎间盘基质的代谢及其调节的认识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就椎间盘基质的组成及退变时成分的改变和IL1Ra对退变椎间盘基质代谢的调节做相关总结。

    1 椎间盘基质的组成

    椎间盘基质主要由蛋白多糖(proteoglycan)、胶原(collagen)及水所组成(另有少量弹性蛋白),与关节软骨相似。纤维环胶原排列成致密的同心圆状,而髓核区胶原纤维排列则为较松散的网状结构,内有蛋白多糖填充。连续椎板之间的胶原纤维束间夹角不同,形成稳定的连接。胶原纤维的交联作用对椎间盘的机械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蛋白多糖则对水和一些阳离子有较大亲合力,对基质的营养有重要的影响。

    11 胶 原

    椎间盘基质中含有多种胶原。正常椎间盘髓核中无Ⅰ型胶原,腰椎退变时髓核中出现Ⅰ型胶原,正常椎间盘有3%V型胶原和含量更低的Ⅳ、Ⅸ胶原,Ⅵ型胶原在髓核中含量略高于纤维环,而在突出椎间盘中Ⅵ型胶原含量低于正常椎间盘。Ⅲ型胶原仅在退变椎间盘中被分离〔3〕。严重退变时软骨终板有X型胶原分布,表明椎间盘退变已达晚期。

    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占椎间盘总胶原含量的80%。在纤维环外层几乎全由Ⅰ型胶原构成,由纤维环向髓核方向Ⅰ型胶原含量下降,而Ⅱ型胶原则相反。可见胶原在椎间盘中呈有规律分布,在腰椎退变时胶原含量的改变及分布亦呈有规律的变化。

    Ⅰ型胶原主要由成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分泌,而Ⅱ型胶原主要由软骨细胞表达。Ⅰ、Ⅱ型胶原物理特性的不同及脊柱受力方式的影响,使得在直立行走的人类椎间盘中主要胶原类型为Ⅱ型,而四足行走的动物中主要胶原类型为Ⅰ型。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分别在椎间盘维持张力和承受压力方面起重要作用。

    12 蛋白多糖

    蛋白多糖家族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各个部位。椎间盘中蛋白多糖是由数目不等的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链与核心蛋白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生物大分子〔4〕。GAG含量的改变能可靠的反映PG的变化。蛋白聚糖(aggrecan)因其在蛋白多糖中含量最多而被最早发现,并已成为蛋白多糖的代表被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5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