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阻塞性肺气肿
编号:108709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吉林医药医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发病机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1氧化-抗氧化失衡学说,2蛋白酶-抗蛋白酶学说,3细胞因子学说,4感染学说,5细胞凋亡学说,参考文献: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东北的常见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对于临床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道阻塞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的高反应性。COPD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在美国,COPD已成为第四大死亡原因;在我国,COPD发病率也很高,尤其在北方更为常见。目前对COPD发病的原因和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的。比较确切的原因有感染、吸烟、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吸烟[1]。在此就COPD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1氧化-抗氧化失衡学说

    COPD患者由于吸烟、感染及肺内炎症等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在肺内聚集,并且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蛋白裂解活性物质,同时氧化物质产生增多。Lannan[2]等研究证实吸烟通过肺泡上皮细胞裂解增加,细胞黏附下降,细胞溶解等方面导致氧化损伤。Richards[3]等研究表明循环血液中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与气流的受阻有关,氧化物产生系统如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与COPD患者气道高黏液分泌有关[4],而pinamonti[5]等研究表明黄嘌呤氧化酶通过氧化-抗氧化失衡机制参与COPD的发病。此外抗氧化物质也有一定的改变。

    研究表明,吸烟者和COPD患者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增加[6],提示氧化物直接引起肺组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参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Randerath[7]等研究发现围产期大鼠的肝、肾、皮肤和肺内有大量的氧化性DNA损伤。8羟基脱氧鸟苷是DNA氧化产物,吸烟者肺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含量明显高于非吸烟者[8]。

     2蛋白酶-抗蛋白酶学说

    吸烟是引起COPD的确切性因素,但仅有10%~20%的患者发展成为COPD;有些患者早期即可发展导致气道阻塞: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可以在早期引起严重的肺气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