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665
天地之间有杆秤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8期(总第2271期 2006.02.15)
     ——洛阳一杆秤大药房白描

    在古都洛阳,“一杆秤”已经成了一个路标,只要你说出“一杆秤”的名号,本地人就会爽快地告诉你药店所在地及乘车路线。“一杆秤”为什么能如此深入民心,是因为名字的噱头,还是它的内涵?它究竟占据了什么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专程拜访了这家药店——

    天时:时势造英雄

    一杆秤大药房筹建于2003年底,试营业于2004年3月。“可以说,我们是在药品零售行业竞争最激烈之时闯进洛阳市场的一匹黑马!”药店掌门人吴坤习惯于这样形容自己创业时的艰辛。尽管经营至今还不到两年时间,但“一杆秤”获得的殊荣却不容小觑:在药店入口处的柱子上,一排悬挂的铜底招牌分外惹眼:洛阳市总工会颁发的“工会会员消费优惠单位”(本店可是洛阳市惟一一家哦)、洛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诚信药店”、洛阳市社保中心颁发的“定点零售药店”等荣誉称号。
, 百拇医药
    地利:用天桥打招牌战

    洛阳连着下了好几天雪,结冰的路面还没来得及消冻,这条街已经开始繁华了。

    笔者在中州中路的“天桥”附近下了车,这是市中心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商业区。与百货大楼东西对望的是“工贸大楼”。这两座具有“标志性商业建筑”之称的大厦,带动了周边商业圈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洛阳地区家喻户晓的“百货楼—工贸”商业区。而一杆秤大药房的卖场就设在工贸大楼一楼。因为占据了这个“地利”优势,药房即便是在这个天寒地冻的下雪时节,竟也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站在天桥下面,不论选择哪个角度仰视,人们怎么都无法逃脱“一杆秤大药房”这行醒目招牌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天桥的南北两侧、工贸大楼的入口处悬挂着“一杆秤”的巨幅招牌,相比之下,其他的商业招牌逊色了许多。

    2004年开业之初,药店就对招牌的设置花了不少心思:一是这条商业街本身的招牌已经扎堆得找不到“立锥之地”,二是招牌过小容易被其他商业招牌淹没,招牌过大又会侵占别人的“领空”。两难之下,他们发现天桥之上大有文章可作:在天桥东西两侧各悬一块,天桥一端的药店入口处再悬一块,效果就出来了。坐在公交车上,“一杆秤”的招牌在数百米外清晰可见,而且绿底白字的配色,形成了巨大的视觉落差,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
, 百拇医药
    人和:客似云来货如轮转

    药店内暖洋洋,人头攒动。“一杆秤”的卖场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但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摆放略显拥挤的货架使卖场的总体格局显得很局促。货架是纵深式的,两排货架之间的距离只容得下两个人错身而过。大面积、多货架、窄距离的背后,反映出药店旺盛的人气。“6000多种药品全部平价销售,基本可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药房办公室主任徐贵华谈到药品的品种时显得颇为满意,“而我们刚营业的时候只有4000多个品种。”

    在进入卖场以前,笔者先到药店入口的存包处寄存物品,由于寄存包裹的顾客很多,排队等了两三分钟才能轮到,两名药店工作人员在柜台内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在药店大堂领班刘亚兵女士的带领下,笔者进入卖场拍照,无奈镜头总是被摩肩接踵的人流破坏,后来不得不请刘领班出面与店员和顾客协调,才得以抓拍了几张照片。

    走访当日,药店的客流量大概有七八十人左右。据介绍,一般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是药店的客流高峰期,今天这样的客流很正常。遇到晴天的话,有时还会超过百人。若碰上节假日或者药店搞促销做活动,人就会扎堆,一个挨一个,赶集似的。看着这么旺盛的人气,笔者很有兴趣地询问药店的日营业额。“这个不好说。逢年过节营业额会好一点,平时基本相差不大,但也没有具体的准数。”一直很健谈的徐主任在这个时候回避了笔者的提问。或许,这是商业秘密吧。
, 百拇医药
    编外:

    以“秤”的名义

    在药店觅名之前,“一杆秤”曾经三易其名:最先定的是“平民大药房”,后改为“百姓大药房”,仍觉不妥,最终取名“一杆秤大药房”。所谓“一杆秤”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顾客心中有一杆秤,药品价格的高与低,药店服务的好与坏,每个顾客心中都有一杆衡量的秤;另一层含义是药店自己有一杆秤,药品质量、药品价格、工作和服务都是一杆秤。顾客心中的一杆秤和药店心中的一杆秤加起来就等于“公平”二字。

    员工的家

    在“一杆秤”的办公区内,笔者看到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喷绘图片,内容多是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其中有几张是店员过生日时的集体照。按照药店的“规定”:每个员工的“喜事”,老板必定“捧场”;遇到员工过生日,药店会安排专人给其送上鲜花和生日蛋糕;遇到嫁娶这样的大喜之事,药店经理还会参加店员的婚礼,奉送红包并安排彩车,一个也不能少。每逢重大节日(如元旦、圣诞节等),药店还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药店领导和员工进行联欢。“我们要让这儿的104名员工都有‘家’的感觉。”吴坤说。
, http://www.100md.com
    总体评价:

    “一杆秤”的“特色服务”做得很细,但某些服务定位可能不利于操作。如他们制定的“送药上门”条件为限于市区以内。要知道,洛阳市区面积有544平方公里,东西长度都超过了20公里,即便药店位于市中心,辐射面积依然过大。倘若真有10公里以外的送药请求,药店一定会吃不消,还不如将“送药上门”的条件改为:1.方圆5公里内;2.远郊的鳏寡老人或病残者。“缺药登记”制的风险太大,这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而做的“赔本”买卖偶遇一两次尚可,长此以往必定难以支撑,不若改为“全市搜索顾客所需药品并及时告知搜索结果”更为稳妥。

    药店人气这么旺,更显得药店内密集的货架格局过于局促,上架摆放的药品有很多重复,有的同一品种就有近百盒上架,这样大规模的同一品种上架,当天多半销售不完,还给盘点工作带来不便。若将部分重复的品种“撤架归仓”,卖场空间或能得以舒展。

    推荐指数:★★★★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6期, 百拇医药(王献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