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5年第24期
编号:10856944
上海市长宁区住院老年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4期
     【摘要】 针对住院老年患者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通过行为治疗、心理康复、智力康复、音乐治疗、体疗、绘画、功能训练等临床心理护理与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激活患者的感知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延缓患者的病程进展。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临床护理

    21世纪,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已达到1.34亿,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当某种疾病较重就医时,老年人对病情估计多半会很悲观,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而这些都不利于老年人疾病的康复。所以对于老年患者,除了做好生理上的护理外,做好心理上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1 加强康复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医生只在每天2次的查房时和患者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也较少。这样,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们希望尽快熟悉环境,希望尽快结识病友,还希望有亲友的陪伴。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感到生活无聊、乏味,希望与病友之间多交谈,希望有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活跃病房生活。为此,我院针对住院老年患者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通过行为治疗、心理康复、智力康复、音乐治疗、体疗、绘画、功能训练等临床心理护理与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激活患者的感知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延缓患者的病程进展。

    2 增进人文关怀

    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首先,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待患者的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不要勉强患者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向他们介绍康复的措施,进行言语安慰,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通过交流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有的患者情感变得幼稚起来,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对他们的称呼须有尊敬之意,谈话要不怕麻烦,常谈谈他们的往事;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老年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害怕寂寞与孤独,护理人员多和老年患者攀谈,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境地,解决患者的种种生活需要,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护理人员要多和他们谈心,接触,多问候,了解患者在想什么,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不能冷淡或故意疏远,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告诉家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对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老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也有时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如有的爱吃甜的,有的爱吃面食,有的爱吃米饭等。

     3 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将换来这些老年患者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合,更好地促进他们病体康复。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促进患者身心健康。(1)在护理老年患者中,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修养,都一视同仁、诚恳相待、尊重人格,争取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2)护理人员以晚辈尊重长辈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并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使患者自觉遵守院规,配合医护人员服从治疗,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早日康复。

    (编辑:周 蕊)

    *基金项目: 本课题获得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资助(项目编号:20044L06001)

    作者单位: 200335 上海,上海市长宁区西郊绿地医院心理咨询科, 百拇医药(许青,王晓捷,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