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医药315
编号:10994030
医院成“双面典型”折射生存窘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0日 光明网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几年前职工开不出工资。近年由于采取改革措施,扭亏为盈,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与表扬。也正是这家医院,不久前,却作为“全国14起非法行医典型案件之一”,被卫生部点名通报,并因“非法行医致人死亡”被媒体公开曝光。(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改革的一个亮点,公主岭市

    中心医院“民选”院长无疑值得称道。新任院长上任后不负众望,烧起了“三把火”,使医院彻底走出了低谷。从2002年至今,三年迈了三大步,不但还清了外欠的4000多万元债务,而且全院职工人均工资总额增长了32.6%,医院净资产增长了21%。

    然而,趋于对利润的狂热追求,这家医院又成为了反面教材。医院主楼上公开悬挂27个没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心”招牌。同时,该院还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徐州忠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血疗中心”,实施非法行医,并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一家“扭亏为盈”的国有医院,为何在社会的一片叫好声中反走上非法行医之路?解剖公主岭市中心医院这只标本式麻雀,我们不难发现,其“双面典型”恰折射出了国有医院在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生存窘境。

    作为一个仅26万人口的县级国有医院,患者资源有限,财政拨款有限,市场竞争却十分残酷。不但“国”字号的公立医院有二三家,且较大规模的私立综合医院就有6家,这还不包括个体诊所。无序的医疗资源布局,带来的自然是恶性竞争。为抢夺患源,不少私立医院推出了1元的收费项目,赔本赚吆喝。在如此生存环境之下,这家医院要养活1700多名职工,想独善其身,也绝非易事。

    当然,笔者并非替这家公立医院的违法行为辩解。只是想说在当前医疗体制下,公立医院何去何从,是坚持公益为主,还是走商业化道路,不但是摆在医院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也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医改基本不成功”,无疑说明了曾尝试着走商业化医改之路是行不通的。那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公立医院能否做到“一枝独秀”,实在值得担忧。

    公主岭市中心医院的生存窘境,其实是时下许多地方公立医院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一味地指责医院,是打错了板子。只有体制上的正本清源,才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try{showAd(3,0,1);}catch(ex){},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