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医研究
编号:10818329
试论“名医”的培养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47期
一、掌握中医理论模式的思维特点,彰显中医特色,二、应用现代科技理念建立内部逻辑一致的理论模型,三、保持“常无”心态,四、走出“传统文化”低谷传承国粹
     关于中医“名医”的培养途径,目前基本达成共识的观点是“读经典,做临床”。言下之意,即全面继承中医学理论,并在临床工作中反复实践,将所得到的感悟,再进一步得到理论上的升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不可能再单纯地运用感官的宏观物理表象去诊治疾病,现代科技文明的迅猛发展,使得对疾病的诊断迅速而准确,中医学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羽翼自己,与时俱进(即与时代同步、与科技同步、与国际同步),并将继承与发扬结合,这是关系到中医学未来发展与走向的关键命题,而对于肩负此任的中医“名医”的培养,不能不说要加入许多现代科技含量的培养模式。鉴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要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除师承教育外,还应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中医理论模式的 思维特点,彰显中医特色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人文环境下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气—阴阳—五行”的哲学观,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如;象数思维、整体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直觉思维、虚静思维、顺势思维和功用思维。具体言之,运用“取象比类”分析生理功能;归纳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证象”构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突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动态把握疾病发展变化规律,临诊时既要准确辨证、立法遣方,又能预测分析服药后病情不同的发展演变趋势,不同治法方药的选择及受制因素,如叶天士《温热论》论外感热病辨治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勺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即掌握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对证治疗;宏观调控阴阳平衡状态等等。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合轻分、重用轻体、重象轻形、重时轻空、重悟轻测、重道轻技的特征。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注重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体现了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和整体把握上;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是致病的主因,治疗上主张“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调和失衡状态,而非对抗性、杀死病原的治疗方法。例如,中医对“SARS”的治疗,虽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但并不是单纯针对病原—冠状病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