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804795
试论我国药物剂型及制剂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药物制剂,1口服缓释、控释系统,2透皮给药系统,3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4中药制剂研究进展,【参考文献】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21世纪以来,我国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大大促进了我国制剂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国在药剂学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药物制剂的研究内容已经几乎涵盖了国际药剂学界正研究和发展的领域,有些科研成果已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新剂型国外尚未面世(如胃滞留、耳栓、眼丸、滴丸等)。

     【关键词】 药物剂型;药物制剂

     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是药物的载体,以准确的剂量、方便的给药形式或方式直接服务于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工具。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仅作了一些制剂处方和工艺等一般性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新剂型的研究才得到重视,此时研制成功和已投产的长效制剂有20余种。如呋喃丙胺缓释肠溶片和没食子锑酸钠缓释片,是中国最早的缓释片制剂。纸型避孕片则是我国首创、最早期的一种膜剂剂型。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和生产聚乙烯醇避孕阴道膜剂,经10多年已有水溶性速释、缓释膜剂、腔道、口腔、眼内等多途径的10多个膜剂品种投入生产,如速效硝酸甘油膜等。同时期微囊在我国也得到发展,最初主要用于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此后研究向长效缓释作用发展,研制了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等。1979年研制成功硫酸钡干混悬剂的新处方和新工艺,适用于硫酸钡双重造形术,作为药物制剂获得了国家发明奖[1,2] 。20世纪80年代,一些缓释的骨架片和透皮给药缓释剂型,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和可供应不同患者需要的各种复方氨基酸的输液以及靶向给药新剂型的研究都有了新进展,突破了制剂品种单调,剂型陈旧的局面。进入90年代以来,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口服缓释、控释系统

    缓释、控释系统是发展最快的新型给药系统,一般采用片剂、胶囊剂和混悬剂口服给药。我国对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的品种逐年增多,在上市和开发的各种缓、控释制剂中,包含了不同的释药模式和控释机制,如膜控型、骨架型、水凝胶型,胃内滞留型、微丸、渗透泵片等,取得了一批成果。

    20世纪80年代国外即有酮洛芬缓、控释制剂上市,国内也有3种缓释胶囊报道和至少一种被批准生产,与英国May& Bake制药公司同种缓释胶囊比较,药动学无显著差异。单硝酸异山梨酯国外已研制上市了口服一次24h有效的-缓释制剂,国内已研究、开发和上市了缓释片、微丸等多个同类品种,进行了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