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741668
双黄连致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0年第9期
     患者,男,维族,54岁。因患急性扁桃体炎,在个体门诊静点青霉素640万u3天,疗效欠佳,第4天来医院门诊,诊断同前。双黄连60ml+5%葡萄糖液200ml静点,回家2h后出现皮肤轻度瘙痒,头昏、头痛,未予重视及处理,4h后,在患者胸部、双臂部、腰围带出现片状红斑,并迅速增多,数小时后红斑上出现大疱,急入院,入院T:38℃、P:84次/min,BP:105/75mmHg,神志清,痛苦面容,在红斑区有些大疱仍存在,有些表皮已剥脱,呈鲜红色糜烂面。口鼻黏膜、腋窝等皮肤皱褶处以及肛门、会阴外生殖器皮肤正常,心肺正常,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外周血象WBC13.2×10 9 /L,嗜酸粒细胞0.46。入院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点,每日2次,同时静点维生素C3.0g/d,口服维生素E以清除和减少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并应用头胞曲松钠及鱼腥草联合抗感染,外用0.1%利凡诺液湿敷,第2天后,体温下降,第3天后红斑及水疱开始消退,表皮分离程度减轻,于入院后10天后红斑及水疱基本消退,糜烂面愈合。

    讨论:本例用药史明确,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入院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故可确认为机体对双黄连高敏而发病。双黄连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头昏、神志不清等,而本例所致大疱松解型药疹,较少见,药物性皮炎在治疗上早期应用足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甚为重要,并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通过本例的教训使用双黄连液体量一定要多,滴速要慢,特别是有条件的医院要进行监护,出现不良反应,应尽早停药,积极抗过敏治疗。

    作者单位:843000新疆阿克苏,阿克苏地区疾病控制中心

    (编辑:卉 梅), http://www.100md.com(李东阳 李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