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717822
如何提高急性脑卒中诊治水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34期
如何提高急性脑卒中诊治水平

     随着医学的发展,要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已经是举手之劳。但脑梗死和脑出血只是一个综合征,病因可以不同。即使是同一病因,发病时间不同,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分子水平改变也有所差异。因此,临床上应进行更深层次的诊断。临床上可以做到将诊断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诊断

    诊断脑梗死或者脑出血,判断病变范围,分辨新鲜和陈旧病灶

    1.头颅CT:

    是诊断脑梗死和脑出血最主要工具,尤其是32至64排容量螺旋CT,它对脑组织和血管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病理和生理组织界限分辨的能力较强。但由于缺乏早期脑梗死特异指标,后颅窝病变和小的出血容易漏诊,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磁共振成像(MRI):

    常规SE系列T1和T2检查的分辨率、显示病理和生理组织信号差别均较理想,尤其是显示脑干部位病变有优势。但对急性梗死和出血的鉴别诊断仍有缺陷。

    专家们建议,对于急性卒中诊断应该增加3个系列,即压水相(FLAIR)、弥散加权相(DWI)和T2敏感梯度成像(T2*)。FLAIR显示侧脑室旁和接近皮层病变,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DWI显示发病几分钟至2周左右的新鲜病灶。T2*成像则能清楚显示新鲜和陈旧出血,特别是对新鲜出血和微量出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达到第一层次诊断是最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医院能否诊治脑卒中的最基础标准。几乎各国卒中诊治指南都强调,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具备24小时开放的头颅CT检查,否则会延误诊治。

    第二层次诊断

    明确血管病变状态,了解引起卒中的原因

    卒中是多因素造成的,个体间有很大差异。我们必须回答下列问题:患者是否有血管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或是完全闭塞?颅内、颅外还是颅内外均有狭窄?是新的还是陈旧的狭窄?颅内侧枝循环建立程度如何?颅内小血管代偿能力如何?粥样硬化斑块是否易损?是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还是动脉栓塞,或是心源性栓塞?是否是血液成分改变引起?治疗后血管是否再通?这些问题关系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卒中二级预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