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3956
体弱多病 是祸也是福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8日 《当代健康报》 2005.08.18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呢?原因很简单,体弱而长寿者,大多蕴含求生欲望所赋予的一种本能,能珍惜和保养自己的身体。他们对衣、食、住、行或平时的每件事都能做到谨慎小心,从不放纵、摧残自己。如他们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饮食节制,从不暴饮暴食,对于烟酒避而远之;能随时增减衣服,就连穿鞋戴帽也非常应时;出门、走路非常小心。他们对生活比较知足,很少与别人比“有什么”、“穿什么”、“吃什么”;对事情往往是量力而行,从不做那些力不从心的事;与人相处也比较随和友善,从不争强好胜。他们对于养生之道及好的习惯,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并常读一些养生祛病的书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我调治的保健措施。这样,虽说他们体弱多病,但是大病、暴病及意外事故伤亡的机会就少,体内的能量消耗也相对减少,这就为生命节约了可贵的能源,为长寿赢得了许多有利的因素。

    再者,体弱者一般多属中医认为的气虚体质之人,有些人容易患感冒,正是因为感冒让这些人因祸得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患感冒后,犹如打了防疫针,体内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干扰素。干扰素不仅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激活某些免疫细胞,杀灭和抑制处于萌芽状态的癌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
, 百拇医药
    然而,一些身强力壮者,与体弱者的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正好相反。他们盲目认为自己身体好,自以为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熬夜都无所谓,而且争强好胜,攀比心强,常追浪赶潮。因此,身体一旦出现问题,不是得大病,就是得暴病,到头来自食苦果,悔之晚矣。

    体弱多病还能长寿、还有所作为的例子有很多。如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人。托尔斯泰的朋友和医生回忆说:“他让我们惊奇的就是那始终不渝的自我克制精神,他强迫自己散步,强迫自己按时起床、睡眠。”

    托尔斯泰在《生活与规律》这篇文章中说:“不要对我说起从未生过病的人.那是可怕的。人在一生中难免会生病,处在健康两边的是生与死。疾病能损伤健康,夺去人的生命;而战胜疾病,又能使人增加抵抗力,获得一些保健经验,从而延年益寿。”托尔斯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因而他一生虽多次患病,仍活到82岁高龄。

    我国唐代杰出医药学家、道德养生家孙思邈,著书数百万言,享年101岁。其著作《干金要方》一书流传到日本,被称为“东方医学宝典”。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后来立志学医,终日博览群书,却常体力不支。他认识到,健康和生命比什么都贵重,是千金也换不回的。因而,他下决心加强自身的养护和锻炼,几十年如一日地注意生活规律,注重养生。

    革命老人、开国元勋谢觉哉在一篇札记中写道:“我先天体质很弱,小时,父母就很担心这个孩子养不活……同胞姊妹都早死,活得最久的也仅四十余岁。而我的生命最长,一个原因,是我对于自己的身体虽无锻炼,却少摧残。”谢老有句养生名言:“破杯子和好杯子一样耐用”,他常用破杯子和好杯子作比喻,启示人们要善待身体。他说:“破杯子虽然破了,只要爱护,可以做到经久耐用;而好杯子如果不爱护,一下子就可以打碎。”也正是因为“好杯子与坏杯子”的养生观,激励着谢老几十年身体力行,活到88岁。

    自我养生是维护健康、保持旺盛生命力最有效的方式。生活中,精神与信念支撑着人生,只要体弱多病者不自悲,身强力壮者不“自残”,那么,谁都可以与健康同行。(主任医师 贾良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