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国医学 > 学术稿件
编号:10858029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23日 禅道网
     为缅怀胡希恕先生这位被日本中医界赞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以及许多弥留之际仍担忧中医前途和命运难以瞑目的中医前辈们,让他们放心中医的根仍然生机勃勃;为实践我的恩师黄煌教授“让大家了解经方,运用经方,是振兴中医当务之急”的呼吁;为感谢中医药论坛罗本逊、古水流、秦越人等诸先生为寻找、整理胡老伤寒论讲座录音及其它医学大家讲解经典的学习资料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为使他们的劳动转化为学习经方、运用经方的动力。本人特此摘录部分临床应用经方的实例,旨在抛砖引玉。只是想让有志于学习经方者和自己共勉“念兹,务兹,用兹”(刘渡舟先生语)。我想说的是经方易学易用,“大道至简”啊。

    注:案中所引体质请参阅黄煌教授《中医十大类方》一书,兹不赘述。处方中药物未标剂量单位为克,剂量按《金匮图解是要·附篇》(主编张家礼陈仁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折算。煎服法按经文要求。

    本人在此所录经方案历,都是自己临床中印象深刻者,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西医没有满意治疗方案或疗效不好而就诊者;自己陋见认为方证运用有新意者;治疗过程中有惊无险(着实捏把汗)者;有虽然治愈但回头细思,如起手辨证再精细准确些可能截断或明显缩短疗程者(有按语说明供同道借鉴)。诸如此类等等,套用尤在泾先贤的话说属经方应用的“变局”。至于其常者,即诸位经方同道和本人每天临诊都经常用到的则不再赘述,以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另:为叙述方便见,有西医病名者则取其为每案标题,无者则以最据代表病机的方证为每案标题;只求词能达意,抛砖引玉,贻笑大方处望同道斧正海涵。

    一、慢性胆囊炎

    某女,56岁,患慢性胆囊炎30年。平素手足不温、右胁下痞闷不舒隐痛时作,别无异常;发作时周身有触电感后背尤甚,右胁下疼痛剧烈牵及腰背右侧,痛苦异常。多次到沈阳诊治,各种检查除慢性胆囊炎外,别无异常。此次发作来诊:症状同上,观其人乃大黄体质,诊其反脉沉细。一诊处大黄附子汤:大黄20 附子15 细辛5 羚羊角(另)5 3剂。回家后整理当日病历时,细思该患如一诊效果良好,也可考虑用千金温脾汤。复诊效果非常好,触电感一天只有偶尔2-3次发作但时间短、程度轻,右胁已不疼痛,大便日二次未见频繁腹泻,脉仍沉细。故决定镉们Ы鹞缕⑻溃捍蠡?/font>20 附子15 干姜10 党参10 炙甘草10 羚羊角另5 3剂。复诊时,自述服药后感觉不如上回药舒服,除大便次数稍多外,症状无名显改善且触电感发作次数见多。诊其脉沉细中微现躁动迹象。只好效不更方,三诊用一诊原方去羚羊角。复诊:原有症状全部消失,但大便溏薄日2-3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