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669545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有效方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高大宽 章翔 吴景文 易林华 荆俊杰 刘先珍 王煊 (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0 17 1
关键词: 期刊 zhsywkzz 0 93 简报 fur -->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是脑胶质瘤实验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1,2] 。建立此模型的常用方法有2种,即徒手法和立体定向法[3-5] 。我们以此为基础,配以两种细胞悬浮介质即无血清双倍1640和含质量分数为1%琼脂糖的无血清双倍1640,探讨了建立此模型的有效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0只,购自本校动物中心;C6胶质瘤细胞株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其他物品由本研究所提供。
2.细胞培养与处理:C6胶质瘤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10%新生牛血清(购自Hycolone公司)的1640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常规培养。接种前,收获指数生长期的C6细胞,加入细胞悬浮介质,终浓度为每10μl含106 个C6细胞。
3.接种方法:(1)徒手法[3,4] :在内眦连线后8 mm、中线向右3mm处钻孔,使用吸有10 μl C6胶质瘤细胞悬液的微量注射器,徒手操作,垂直缓慢进针约4~5mm,注射时间为10 s,注毕停针4~5 s,然后缓慢拔针。(2)立体定向法[4,5] :立体定向架固定头部,外耳道连线前7 mm、中线向右3 mm处为钻孔位置,利用立体定向架定位并接种细胞。其余步骤同徒手法。
4.动物分组:10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前4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配以不同的细胞悬浮介质建立模型,并对各组模型的成功率和转移率进行比较。第5组采用含质量分数为1%琼脂糖(购自Dako公司)的无血清双倍1640为细胞悬浮介质,利用立体定向法建立模型,进行C6胶质瘤在大鼠脑内生长情况研究。
5.检测指标及标准:对于前4组,有脑内肿瘤生长迹象的行MRI检查、脑标本HE染色,所有大鼠处死前均作病检。只在脑实质内生长的肿瘤为成功模型,如在脑室、脑外及肺、肝等其他脏器生长的肿瘤均属转移。第5组,定期(12、14、20、24、28d)处死2只,行肿瘤大小检测,其余大鼠观察生存期。
二、结果
我们通过MRI、HE及病检鉴定发现,徒手法无琼脂糖组1,成功率10%,转移率100%;徒手法有琼脂糖组2,成功率50%,转移率60%;立体定向法无琼脂糖组3,成功率80%,转移率30%;立体定向法有琼脂糖组4,成功率100%,转移率0%。从第5组获得的脑标本可以看出,肿瘤在大鼠脑实质中以接种点为中心呈球形生长。接种后12d内大鼠脑内无肉眼可见肿瘤,12 d后脑内肿瘤体积呈指数增大。第5组其余大鼠分别于25~30d死亡,平均生存期28 d,这些大鼠的脑内均可见巨大肿瘤生长,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
我们在本实验中使用了两种接种方法,徒手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但以右脑顶叶为细胞接种点,距离脑室较近,注射针可能穿入脑室或注射点离脑室太近,致使细胞易于进入脑室及CSF循环系统导致转移[4] ,且定位不准确,操作不稳定。而立体定向法以右脑尾状核为细胞种植点[4,5] ,距离脑室较远,且动物固定好、操作稳定、注射点定位准确。基于上述原因,用立体定向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无论是成功率还是转移率都要好于徒手法,实验结果正说明这一点。Vittorio等[5] 研究发现,注入鼠脑的细胞悬液体积和细胞量均影响此模型的成功率,并证实最适合的接种体积为10μl,细胞为106 个。我们采用此方案,并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细胞悬浮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琼脂糖后不但提高了成功率,还极大降低了转移率。琼脂糖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粘附细胞成团,减少细胞向周围脑组织扩散及从针道流出,减少瘤细胞转移[4] 。实验所用低熔点琼脂糖细胞毒性很低,接种后1周左右逐渐被吸收,且脑组织对其无任何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含质量数为1%的琼脂糖双倍1640为悬浮介质,采用立体定向法是较为理想的C6脑胶质瘤模型建立方法。用此法不但可建立可靠的模型,而且肿瘤可在大鼠脑内随时间变化而呈规律性生长,具有可预测性,为脑胶质瘤治疗研究的时间点选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Allen M.Biochemicalstudy of tumors of the nervous system.In:Marks N,Rodnight R,eds.Research methods inneurochemistry. New York:Plenum Press.1978.43-55.
[2]San-Galli F,Vrignaud P,Robert J,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transplanted C6 glioblastoma in Wistar rats. J Neurooncol, 1989,7:299-304.
[3]Denlinger RH,Axler DA,Koestner A, et al. Tumor-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tointracerebral challenge with cells from a methylnitrosourea-induced brain tumor. JMed,1975,6:249-259.
[4]Naoki K,Norman A,Nancy R,et al. An improved brain-tumor model. J Neurosurg,1980,53:808-815.
[5]Vottorio M,Morreale VM,Herman BH,et al.A brain-tumor model utilizing stereotacticimplantation of a permanent cannula. J Neurosurg, 1993,78:959-965.

收稿日期:1999-06-10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