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666906
蛋白激酶C相关的心肌缺血药物性预处理
http://www.100md.com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张卫军 史载祥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心肾科,北京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 0 14 1


    关键词: 期刊 zryhyyxb 0 59-62 综述 fur -->


    

文章编号: 1001-0025-(2000)01-0059-04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即心肌遭受反复短暂缺血后,可以在后续的长期缺血中得到保护,减少梗塞面积,减轻缺血损伤。短暂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内源性物质如腺苷、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等释放增加,而这些物质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而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叫药物性预处理。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信息传导通路中重要的酶。近来的研究表明,多种物质诱导IPC作用与PKC密切相关。Hu等[1] 对离体大鼠灌流心脏作2次5 min缺血预处理后,显著降低了梗塞面积。PKC激动剂佛波醇(4-β-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能模拟上述作用,而用PKC抑制剂1-(5-isoquinoline)sulfonyl(H-7)则会阻断IPC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提示IPC通过PKC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PKC作用途径涉及到心肌细胞上的受体,称为受体因素;药物直接或通过其它途径激活PKC,与受体作用无关,则称为非受体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78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