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679978
再狭窄的发生及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1期
     刘英梅 张旭明 伍 卫 510120 广州市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 0 5 1


    关键词: 期刊 lnxxgbzz 0 综述 fur -->


    

【摘要】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30%~50%,采用许多相关药物及机械方法移除斑块的治疗均收效甚微。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为此,近年来引入了放射性同位素这一新型的治疗方法,不论是基于导管系统的放射源血管内照射,还是直接植入放射性同位素支架,在动物和初期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今后将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再狭窄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实验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广泛应用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PTCA的即时成功率高达90%以上,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文献报道,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30%~50%[1~3] 。曾有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阻止或减少再狭窄的发生,如使用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阿斯匹林、抗凝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鱼油等,都收效甚微[4] ,应用机械方法移除斑块,如定向斑块旋切术(DCA)、高速旋磨术(RA)等,或使用激光血管成型术,效果也不理想。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但仍有20%~30%的病人发生再狭窄[5~7] 。目前,虽然很多学者对血小板抑制剂、特异性生长因子抑制剂很感兴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