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625523
几类常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5年第5期
1利尿剂,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3β受体阻滞剂,4α受体阻滞剂,5钙离子拮抗剂,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1 利尿剂

    通过其利尿和利钠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并通过减少血管壁中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管张力。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1.1 电解质紊乱 是利尿剂最常见的副作用。在大剂量、长疗程应用襻利尿剂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发生,低钾和低钠血症最常见。低钾血症可以引起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洋地黄过量;低钠血症引起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低钙血症引起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抽搐等;低镁血症引起心律失常。临床上通过下列方法避免或减少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1.1.1 补充电解质 为了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适当补充。口服或静脉补钾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为避免口服补钾药物对胃的刺激,常采用缓释钾口服。在补充过程中应注意复查电解质。在应用利尿剂时对其它的电解质并非常规补充,但在以下情况下必须予以补充:生化测定发现存在低钠、低镁或低钙血症;洋地黄过量时一般常规补镁;出现肌肉抽搐考虑存在低钙血症时补钙。

    以往认为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5mg、或吲哒帕胺2.5mg不会引起低钾血症,但实践证明,在老年、进食不佳时,同时少量补钾是明智的做法。

    1.1.2 与保钾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用 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12.5~25mg)与保钾利尿剂或ACEI合用时一般可不额外补钾,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在用药早期应注意查血钾。相反,大剂量利尿剂尤其是襻利尿剂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根据情况减少补钾的剂量,并注意复查电解质。

    1.2 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 利尿剂引起血压的变化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大剂量静脉应用襻利尿剂的情况下。心衰患者应用利尿剂情况下加用ACEI时,要从小剂量开始。

    1.3 血尿酸升高、痛风 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在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常见。应定期测定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1.4 糖耐量减低 也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应尽量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之,对于剂量不能降低的患者,应注意适当减轻体重、增加活动量。如血糖明显升高,可适当应用胰岛素。

    1.5 脂质代谢紊乱 为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必要时采用调脂药物治疗。

    1.6 氮质血症 常见于药物引起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如大剂量使用利尿剂、或与其它扩血管药物合用时。在心力衰竭患者,与利尿剂有关的氮质血症比较常见,治疗的方法包括适当减少利尿剂或ACEI的剂量,必要时适当扩容。

     2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