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71215
多学科联合倡导节约用血(一)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5年第19期
多学科联合倡导节约用血(一)//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紧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包括传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外,还有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或其他非特异事件等,均显著增加了病人的死亡危险。这些都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不争的事实。

    因此,麻醉科、基本外科、骨科、重症监护科、妇科及急诊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发出呼吁,应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合理利用有限的血源,节约用血,安全用血和科学用血。

    麻醉医师应站在节约用血的第一线

    ——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

    记者:为什么您特别强调麻醉医师在节约用血中承担重要角色?

    罗教授:这与麻醉科的工作点有关,术中大量的输血要经过麻醉医师之手。因此,对于节约用血和实施血液保护,麻醉医师责任重大。
, 百拇医药
    输血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有可能造成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这已经广为人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高达1.2亿,占总人口9%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3%,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更是高达10%~20%,丙型肝炎中约有半数患者转为慢性,导致肝硬化和或肝癌的发生危险增加;我国艾滋病病毒HIV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60万。输血是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效实施血液保护,减少输血风险,十分必要。

    以往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不必要输血达50%。在卫生部颁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后的这几年,我国无偿献血和安全输血已取得一定进步。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人们的血液保护意识有一定提高,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科学用血和节约用血在观念和措施上还有较大差距。

    记者:请您解释一下“血液保护”的具体含义。

    罗教授:血液保护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和保存病人的血液,防止其丢失、破坏和污染,并有计划管好、用好血液这一宝贵的天然资源。“血液保护”的目标是少出血、少输血、输自体血和血浆代用品,预防输血并发症并防止肝炎和HIV等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血液保护中强调科学用血、安全用血和成分输血十分必要。
, 百拇医药
    目前,临床工作中实施血液保护的技术种类渐多,技术也日趋成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节约用血方面有许多可行的具体措施。

    记者:请您谈谈在临床节约用血中,应强调哪些具体措施?

    罗教授:首先,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2000年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规范》是我国输血指征的第一部法规,该规范指出:Hb(血红蛋白)>100 g/L不必输血;Hb<70 g/L应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Hb<70~100 g/L,则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病变决定,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

    1989年7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制订的指南更加严格,该指南认为Hb≤70 g/L也具有足够的携氧能力。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1996年制定的成分输血指南,将Hb<60 g/L作为输血指征。Hb为60~100g/L时,应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因此,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红细胞压积(Hct)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等综合考虑。
, http://www.100md.com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医院掌握的输血指征偏宽,很多医师仍然凭经验输血,不少医师因担心病人携氧能力不足而用全血来补充血容量,故造成不必要的输血。如果全国各医院都能严格执行卫生部的输血指征,估计可减少25%~50%的不必要输血。因此,严格输血指征是节约用血的关键。

    另外,应大力提倡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包括自体血储备、血液稀释和术中血液回收三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对安全用血的关注,在择期手术前储备自体血在许多国家已得到较广泛应用。

    血液稀释有三种形式:1输入血浆代用品或晶体液,补偿围术期失血;2大容量血液稀释,即麻醉后给病人输血浆代用品或晶体液,以增加循环血容量,降低Hct;3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就是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失血之前将病人血液放出10~15 ml/kg,保存在手术室常温下,同时用晶体液1∶3原则或胶体液进行等容交换,术终再将保存的自体血全部回输给病人。

    血液回收是将术野的失血吸引、回收和利用,它与术前自身储血和麻醉后放血一样有效。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现代输血中,成分输血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其在输血中占有重要地位。成分输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国家以成分输血比例来衡量输血技术先进与否。而目前国内的成分输血还有待普及和提高。

    记者:在容量替代治疗中,血浆代用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如何?

    罗教授:容量替代治疗是减少不必要输血的重要替代手段,其主要目标是恢复循环和微循环灌注。目前认为输晶体液+胶体液较单纯用晶体液好,尤其是对严重失血和低血容量病人,用胶体液补充血容量才能保证充分的组织灌注。

    容量治疗选用何种胶体液也是关注的焦点。新观点认为,胶体液的补充不仅要满足血流动力学的需要,而且需改善组织氧合;不仅不影响肾功能和凝血系统,而且还要提高病人机体的免疫和抗炎功能。目前常用的血浆代用品如羟乙基淀粉200/0.5,130/0.4等扩容效果好,安全性高,极少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记者:您希望通过中国医学论坛报向国内广大麻醉科医师提哪些建议?

    罗教授:做为麻醉医师最重要的是要知识面广,我提倡:麻醉医师是外科领域的内科医师。近年来麻醉学科发展迅速,领域不断扩大,如疼痛治疗领域等。作为一个好的麻醉医师,不仅应熟练掌握麻醉中的各种操作,而且能参与完成整个围术期的许多工作。

    中国医学论坛报是广大医师非常喜爱的一份专业报纸,最大优势是发行量大,覆盖面广。我希望中国医学论坛报能够更多地向广大医师介绍先进的节血技术和容量治疗替代品,宣传科学用血的理念和知识。从而促进基层医院麻醉科开展血液保护教育与培训工作,使麻醉科成为节约用血的主力军。

    (本报记者 朱鸽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