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9A期
编号:10575749
血清CK、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意义(附94例病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9A期
血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CK、CK-MB,心肌肌钙蛋白,2结果,3讨论
     【摘要】 目的 总结过去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不足,进一步评估血清CK、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996年2月~2003年10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入院的94例儿科病人的病史、体检、ECG、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血清CK、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等资料,结合1999年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对每例病人重新进行综合评估,分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组(甲组)、误诊病毒性心肌炎组(乙组)和不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组(丙组)三组,并将三组的CK、CK-MB、心肌肌钙蛋白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处理。结果 甲组所查18例心肌肌钙蛋白仅2例阳性,阳性率为11.11%,乙组和丙组所查结果均为阴性。单独CK-MB增高在三组中没有区别(P>0.05),而CK、CK-MB同时增高在三组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它们在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76%和51.72%、30.30%和90.91%、51.06%和83.33%。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阳性率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时灵敏度并不高,将其作为主要诊断指标势必造成一部分病人漏诊;而血清CK、CK-MB两值均增高(特别是CK-MB/CK>0.06)比单独CK-MB增高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但因CK、CK-MB检测值受很多因素影响可增高,有些重症心肌炎病例反而正常,故将其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诊断指标可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进一步证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强调任一个指标都很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目前迫切需要一个既容易掌握又有可操作性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来指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临床实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