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3期
编号:10597977
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3期
     我院于2004年3~7月份临床科室对采血的血样标本的溶血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溶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3~7月份共采集血标本6420例,溶血50例,对每一份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对病人的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操作方法及标本的存放、送检等各方面进行追查。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原因造成的标本溶血50例情况原因 略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操作不当 在发生溶血的50例标本中,大部分与抽血困难有关。其低血容量25例,新生儿10例。(1)给这些病人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再加上用力拍打穿刺部位。(2)将空针一次抽到510ml处,等待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中。(3)由于针头固定不好,使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上,造成血液中混有大量的泡沫。(4)操作者没有按操作规程执行,将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而是注入速度太快。造成泡沫与血液一同注入试管,从而造成溶血。(5)操作者过于用力晃动标本瓶,造成溶血。

    2.2 标本容器不合格 空针质量不过关,密封不好,造成溶血。

    2.3 标本冻结 将标本置于窗台上,没有及时送检,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冻结。

    3 对策

    (1)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一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将所采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2)尽量及时送检,要放在远离气低温的地方。(3)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所抽部位,如:血管隐藏不清。可用热敷,让病人休息片刻,重新选择穿刺部位。(4)注意 加强医药管理,防止劣质空针的采用。

    (编辑 刘静)

    作者单位:251811山东省阳信县温店镇医院, 百拇医药(商玉华 王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