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50323
生活方式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8日 《当代健康报》 2005.04.28
     目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脑血管病已在各种疾病的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达500~700万,其中仍有75%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残疾,严重残疾者达40%。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对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生活模式与血栓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吸 烟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烟与多种血栓性疾病有关,例如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吸烟不仅是某些血栓性疾病的诱发因素,而且吸烟种类(指香烟、雪茄、烟斗等)和吸烟量与这些疾病严重程度也相关。例如,吸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类患者中,有吸烟史者高达65%~95%,戒烟能使病情好转,再度吸烟者则病情加重。因此,戒烟无疑是预防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百拇医药
    饮 食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然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或不正当的饮食构成则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多年来的研究皆表明,肥胖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密切。有很多资料表明,肥胖不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饮食不当促进血栓形成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改变血脂与脂蛋白的水平和构成比例。有资料表明血脂和脂蛋白含量在餐后几小时即发生改变。血脂在高脂肪饮食后明显升高,多进荤食者比长期素食者高。多食动物脂防或富含胆固醇食物者血胆固醇明显升高。

    合理的饮食安排主要在于控制总能量的供给,以保持体重于正常范围,以及降低食物成分中脂肪所占的供能比例,减少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与胆固醇(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的摄入量和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的供给。除此以外,还可适量食用一些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食物,例如黑木耳、大蒜头、洋葱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等。据报道,豆类食物、燕麦、魔芋、核桃、花生、蘑菇、海带、紫菜、酸奶等都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适当安排于饮食中。此外,还有人提出喝茶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
, 百拇医药
    避孕方式

    口服避孕药是诱发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在吸烟妇女中显示尤为突出。据统计,服药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比未服药者高7~10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高3~4倍,脑血栓形成发生率约高9倍。避孕药的此种作用主要与其中的雌激素有关。

    由于口服避孕药与血栓形成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予以注意。

    体育活动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久病卧床、久坐少动、长时间的局部压迫等皆可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如血流速度减慢、淤滞等,有利于血小板的沉积、粘附、聚集,并加重血管壁的损害和凝血相的改变,从而促进血栓的发生和发展。体育活动与纤维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体育活动多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此亦为体育活动可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因能影响植物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活动而涉及到血栓性疾病。例如过分悲痛,或长期忧虑,皆可造成植物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血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加,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调整好情绪,防治过悲或过喜,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无疑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 吕涌涛), 百拇医药